[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发酵茶中真菌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8088.8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谭贵良;刘妍;胡敏;刘子雄;郑鸿涛;何珊丽;谢国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中山驰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6 | 代理人: | 凌信景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发酵 真菌 毒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发酵茶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将发酵茶试样经极性溶液溶、解盐析后,先后进行离心、过滤,最终置于1290/6460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中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流动相为(0.1%甲酸‑5mmol/L乙酸铵‑水)‑甲醇,且流动相A为0.1%甲酸‑5mmol/L乙酸铵‑水,流动相B为甲醇,并采用逐步提高流动相B的浓度的梯度洗脱方式进行分离,为此,使得发酵茶试样中的真菌毒素在短时间内达到基线分离,解决了发酵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有效提取和测定,可同时快速地检测出多种真菌毒素,具有检测高效、环境污染小、步骤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检测发酵茶中真菌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普洱茶是黑茶中备受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是“渥堆”,它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在这一工序中微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过程是环境中的微生物自然接种或人工添加优势菌种进行到渥堆的茶叶上去。研究已经证实,普洱茶中渥堆发酵中的微生物主要为:黑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Aspergillus及酵母等。这些微生物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形成普洱茶良发好的品质特征,甘滑、醇厚和陈香等特点;②代谢有益物质于普洱茶中增强普洱茶保健功效,形成茶类中的特色茶。
发酵茶除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外,其危害因子可能还来自其在渥堆或存储过程中来自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毒素,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200余种,真菌毒素毒性谱较广,如抑制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及肝肾损伤等。有时其毒性作用表现为地方病,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真菌毒素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普洱茶由于其生产加工过程采用的渥堆发酵工艺适于真菌毒素生长,因而存在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特别某些采用湿仓存储的普洱茶也同样存在被真菌毒素污染的潜在风险。
目前国内外对茶叶的卫生质量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重金属检测、稀土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对茶叶中功能性成分的抗氧化、抑菌作用以及抗癌等活性作用研究较多。随着国内外对普洱茶等发酵茶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研究的深入,发现此类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多种多样,不是简单的被少数一种或两种毒素污染的情况,各种真菌毒素都有可能对普洱茶等造成污染,从而产生潜在食品安全危险。目前国内外对一些食品中有关的黄曲霉菌B1(AFB1)、赭曲霉菌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展青霉素(PAT)等真菌毒素污染情况的检测分析较多,但是缺乏对普洱茶等多种发酵茶中10种或10以上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研究,同时也缺乏不同类型发酵茶中真菌毒素风险评价的系统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发酵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效率低,且不能实现10种或10种以上真菌毒素的高通量检测,本发明即针对上述问题而研究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发酵茶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将发酵茶试样经极性溶液溶解盐析后,先后进行离心、过滤,最终置于1290/6460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中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流动相为(0.1%甲酸-5mM乙酸铵-水)-甲醇,且流动相A为0.1%甲酸-5mM乙酸铵-水,流动相B为甲醇,并采用逐步提高流动相B的浓度的梯度洗脱方式进行分离,为此,使得发酵茶试样中的真菌毒素在短时间内达到基线分离,解决了发酵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有效提取和测定,可同时快速地检测出多种真菌毒素,具有检测高效、环境污染小、步骤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用于检测发酵茶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包括
A、选样:选择发酵茶,并将发酵茶试样进行粉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未经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80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杂基质中贝类毒素的筛查与确证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产品加工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