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调控菌根真菌转移植物间养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7311.7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何跃军;杨应;蒋长洪;司建鹏;林艳;何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大气 二氧化碳 调控 菌根 真菌 转移 植物 养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调控菌根真菌转移植物间养分装置。
背景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能够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系的重要土壤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有较强的侵染性,几乎所有类型的土壤中均有AM真菌的存在。丛枝菌根菌丝可以通过菌丝间的相互连接和传递将不同的宿主植物联系起来,对植物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实现再分配,降低了优势种垄断资源的能力,使群落内物种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趋于均匀。
公开号为CN104186198 U的中国专利,于2014年 12月10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间的养分转移作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体室和受体室固定于微生态环境室内,供体室和受体室上侧面开有若干微孔,供体室和受体底部开有若干与微生态环境室底部连通的孔,同位素供给器位于微生态环境室外的供体室底部处,同位素供给器通过供给管与同位素储存罐相连,供给管上设有限流开关。具有能模拟微生态环境,能确保对植物的定量标记,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点。但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个体间养分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装置,未充分考虑二氧化碳作用下植物之间养分摄取和转移转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模拟植物生长环境,通过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来调控菌根真菌转移交换养分,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调控菌根真菌转移植物间养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调控菌根真菌转移植物间养分装置,包括、接种室、同位素供应室,其中:所述菌丝室和接种室的顶部开口,接种室与菌丝室的两隔板之间设有空气隔层,该空气隔层两侧的隔板具有若干微孔,且隔板两侧粘贴有尼龙网;接种室下方与同位素供给室连通,接种室与同位素供给室之间隔有尼龙网,在尼龙网粘贴位置的接种室底板上上开有一个连通孔,尼龙网具有一定孔径来控制是否允许菌根真菌菌丝穿过,使接种室中植物根系能够穿透隔网吸收同位素供应室中的养分;接种室上方具有一个玻璃罩,玻璃罩上开有通气孔,通气孔通过通气软管与同位素气体储存罐相连。
上述的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调控菌根真菌转移植物间养分装置,其中:所述玻璃罩下方设有中间开孔的玻璃罩底板,该底板由两块切割形状和面积相同的玻璃板组成。
上述的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调控菌根真菌转移植物间养分装置,其中:所述同位素气体储存罐上装有气流控制阀来控制流量大小。
上述的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调控菌根真菌转移植物间养分装置,其中:所述菌丝室、接种室、同位素供应室材质为有机玻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接种室的顶部与玻璃罩相连,使接种室内的植物可与玻璃罩中的二氧化碳接触,菌丝室中的植物不接种,但可通过菌丝传递吸收接种室中的养分。接种室和菌丝室之间设有空气隔层,该隔层两侧的隔板上有若干微孔,且隔板两侧粘贴有一定孔径的尼龙网,保证两室之间通过菌丝转移交换养分而阻隔植物根系穿过,空气隔层则有效避免两室之间的养分通过扩散的方式相互转移从而对实验造成误差,接种室中的植物接种菌根真菌,并利用玻璃罩供应同位素标记的13CO2,13CO2供应装置的钢瓶上设有气流控制开关来控制流量大小,接种室底部开有一个连通孔并粘贴有一定孔径的尼龙网,底部与同位素供应装置相连,使接种室中植物根系能够穿过尼龙网吸收同位素供应室中的养分。总之,该发明能模拟植物生长环境,通过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来调控菌根真菌转移交换养分,并确保对植物的定量标记,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玻璃罩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识:
1、菌丝室;2、玻璃罩;3、空气隔层;4、同位素供应室;5、同位素气体储存罐;6、气流控制阀;7、连通孔;8、尼龙网;9、微孔;10、接种室;11、通气孔;12、通气软管;13、玻璃罩底板;14、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7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用菌栽培气动掏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花钵内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