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6205.7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来中;何勇;周斌;郭斌;李剑锋;张永振;李文滨;李晶;孙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31/20 | 分类号: | C07C231/20;C07C231/08;C07C233/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荷 酰胺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傅克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伞花烃和光气反应制备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氯;
(2)缩合反应:在碱作用下,胺化合物RNH2和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氯反应制备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中R为-Et或-CH2COOEt;
(3)还原反应: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与H2进行加氢反应得到含有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0-5℃;所述步骤(1)中的催化剂为路易斯酸;所述路易斯酸与伞花烃的摩尔比为0.5-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催化剂为AlCl3、FeCl3、ZnCl2和TiCl4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路易斯酸与伞花烃的摩尔比为1.0-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反应温度为0-5℃;所述步骤(2)中的碱选自NaOH、KOH、Na2CO3、K2CO3、NaHCO3和KH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碱与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氯的摩尔比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碱与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氯的摩尔比1.1-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反应温度为90-110℃;所述步骤(3)中加氢反应使用Pd-C催化剂,其中Pd含量为5~10wt%,以催化剂重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反应产物经过减压蒸馏得到含有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D-薄荷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异构体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4),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含有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D-薄荷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异构体的混合物经过精馏除去其它异构体,得到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和D-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然后在对映异构体混合物中加入光学纯的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进行熔融结晶得到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光学纯的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用量为所述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质量的1/20~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光学纯的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用量为所述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质量的1/10~1/3。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光学纯的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用量为所述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质量的1/4。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化合物为EtNH2时,所述的熔融结晶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对映异构体混合物在30-80小时内从60℃降到55℃,随后在10-30小时内将温度从55℃升至65℃,然后将液体分离得到固体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2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