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风炉及制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5917.7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魏景锋;魏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景锋 |
主分类号: | F24H3/08 | 分类号: | F24H3/08;F24H9/18;F24H9/20;F23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曾章沐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炉 制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热风炉及制热系统。
背景技术
热风炉作为热动力机械的热风炉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通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利用热风作为介质和载体才能更大地提高热利用率和热工作效果;传统电热源和蒸汽热动力在输送过程中往往配置多台循环风机,使之最终还是间接形成热风进行烘干或供暖操作,这种过程显然存在大量浪费能源及造成附属设备过多、工艺过程复杂等诸多缺点。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炉子通过燃烧煤炭产生热量并对水、空气等介质加热,再通过介质传递供暖或者供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炉子燃烧室为直燃式,火苗向上烧,不易控制火势,而且造成燃料燃烧快,无法持续供给热量,在供暖中需要反复填煤,耗煤量大、热量损失大,燃料的热利用率降低。
因此,提供一种燃烧利用率高的热风炉及制热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炉,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热风炉燃烧热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风炉,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胆、火管和炉体主体;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炉体主体设置在所述内胆内部,且所述炉体主体顶端穿过所述外壳和内胆与外界连通,所述炉体主体底部设置有清灰管,且所述清灰管与外界连通;
所述炉体主体上设置有横向凸出的燃烧腔,所述燃烧腔与所述火管连接,所述火管与所述出烟管连接,所述出烟管设置在所述内胆上且与外界连通,所述出烟管处设置有引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主风机,所述内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配合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内胆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出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将空腔内部分隔成从所述第一进风口到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螺旋形进风通道的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主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储煤室、燃烧室和清灰室;
所述燃烧室的宽度大于所述储煤室的宽度,所述燃烧腔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上,且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清灰管一端与所述清灰室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与所述清灰室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燃料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内部设置有用于沉淀粉尘颗粒的沉淀室,所述沉淀室包括第一沉淀室和第二沉淀室,所述火管包括第一火管、第二火管和第三火管;
所述第一沉淀室与所述燃烧腔通过所述第一火管连接,所述第一沉淀室和所述第二沉淀室通过所述第二火管连接,所述第二沉淀室与所述出烟管通过所述第三火管连接,所述火管与所述沉淀室配合后形状呈“S”形。
进一步地,所述清灰管上远离所述清灰室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清灰管铰接。
进一步地,热风炉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用于监控炉体内部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控室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主风机与所述引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内胆内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支撑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热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热风炉燃烧热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热系统,包括中控器和上述所述的热风炉;
多个所述热风炉均与所述中控器连接。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景锋,未经魏景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5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锅炉
- 下一篇: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和具有其的二氧化碳热泵热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