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及其降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5749.1 | 申请日: | 201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娇;徐凤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金娇;徐凤娇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射吸式 真空 降水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水机包括循环水罐,小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阀门与循环水罐的底部相通,出水口通过阀门与真空射吸器的进水口相通,真空射吸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罐相通;所述的降水机还包括真空缓冲箱,该真空缓冲箱的进水口通过阀门与降水机外真空井点降水系统的集水管相连接,真空缓冲箱内部安装浮球阀,该浮球阀通过真空止回阀和真空度调节阀与上述真空射吸器的真空吸入口相通;所述的降水机还包括进水口与上述真空缓冲箱的底部相通的主排水泵,该主排水泵的出水口则通过阀门与外界相通,电机或柴油机作为动力源为降水机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在真空缓冲箱的顶部和真空度调节阀与真空射吸器真空吸入口之间的管路上各安装有一个真空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在主排水泵的出水口与阀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正负压力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罐还通过回流阀与主排水泵的出水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循环水罐内部安装浮球阀,该浮球阀通过补水阀与主排水泵的出水口相通,循环水温度的控制由管道通过阀门与主排水泵进水口相连接,浮球阀与回水管阀门匹配使用使循环水罐水位及水温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罐为敞口耐腐蚀水罐;所述的循环水罐通过汽液回流管与真空射吸器的出水口相通;所述的循环水罐底部通过放净阀与外界相通,循环水回流通过管道与主排水泵的进水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真空射吸器进水口的纵向截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出水口的纵向截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并且进水口末端的竖向截面积小于出水口始端的竖向截面积,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为空腔,真空吸入口从这空腔内引出。
8.一种降水方法,使用上述的它助射吸式真空降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真空射吸器产生的最大真空度:关闭真空度调节阀、补水阀、回流阀和放净阀,开启小循环水泵进水口与循环水罐之间以及小循环水泵出水口与真空射吸器进水口之间的阀门,循环水罐加满水后启动小循环水泵,通过真空度调节阀与真空射吸器真空吸入口之间管路上的真空表检测真空射吸器产生的真空度最大值及稳定程度;
(2)检测真空降水机真空泄露密封性:再关闭主排水泵出水口与外界之间的阀门以及集水管与真空缓冲箱之间的阀门,开启真空度调节阀待各真空表指示稳定后再关闭真空度调节阀,此时如各真空表的指示数值相同且保持半分钟不变,表明降水机密封良好;
(3)试运行:开启小循环水泵、真空度调节阀以及集水管与真空缓冲箱之间的阀门,真空射吸器真空吸入口产生的吸力将地下水通过插地滤水管和集水管吸入真空缓冲箱,再启动主排水泵,开启补水阀和回流阀,待正负压力表指示数值稳定后缓慢开启主排水泵的出水口与外界之间的阀门开始排水,在此过程中检查插地滤水管和集水管等各连接处的空气泄露情况,浮球阀在真空缓冲箱内水位上升至最上限时浮球阀动作以关闭真空;
(4)正常运行:完全开启主排水泵的出水口与外界之间的阀门以增加主排水泵的排水量,地下水快速流经插地滤水管及集水管到真空缓冲箱及产生真空压力降,使真空缓冲箱顶部真空表指示数值升高并接近于真空射吸器真空吸入口管路上的真空表数值,在此过程中检测插地滤水管、集水管以及主排水泵各连接处的真空泄露情况,若无明显泄露,则真空降水机开始正常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真空表指示数值在-0.095MPa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主排水泵电机电流负荷控制主排水泵排水量即主排水管道的阀门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金娇;徐凤娇,未经徐金娇;徐凤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57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