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搅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4482.4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8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劳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立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5/46;B28C7/02;B28C7/04;B28C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戴锦跃 |
地址: | 314512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搅拌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控制器、壳体、搅拌装置以及驱动组件,壳体由多段整体呈直筒杯状的子壳体同轴拼接而成,多段子壳体内均设有独立的搅拌装置;子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注料管及出料管,注料管连通有储料筒以及输料泵;多段子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其中任意两段或多段子壳体的多根连通管,多根连通管中均设置有选通件;驱动组件、输料泵以及选通件均与控制器控制连接,分别响应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各个子壳体内搅拌装置的运行、各个子壳体的注料及出料状态、以及各个子壳体之间的连通关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方式更加多样,能够生产出更多种类,品质更高的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搅拌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机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221980的中国专利所提出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传统的混凝土搅拌机主要由拌筒、加料斗和卸料机构、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承装置等组成。
上述混凝土搅拌机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搅拌机整体结构巨大,搬运上述搅拌机时必须要借助于大型的拖行设备或运载车辆,十分不便。其次,上述混凝土搅拌结构,搅拌的方式过于单一,对于有不同应用的混凝土,为了搅拌均匀,实际上需要不同的搅拌方式,而就同一品种的建筑混凝土而言,在搅拌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添加剂、不同的搅拌环境以及搅拌速率等,显然传统的混凝土无法满足于上述需求。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使得混凝图搅拌得更加均匀,需要人工首先对混凝土骨料进行预混合,而后对在搅拌的过程中根据需求,手动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并且加入一些添加剂,对于应用在不同场合的混凝土,只能由不同的混凝土搅拌机来完成,适用性较差。总体而言,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搅拌机体积庞大,不易搬运的同时搅拌方式单一,自动化控制程度较差,无法满足当下高端混凝土的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混凝土搅拌机不易搬运,适用性差,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混凝土需求这一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控制器、壳体、搅拌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壳体由多段整体呈直筒杯状的子壳体同轴拼接而成,多段所述子壳体内均转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搅拌装置;所述子壳体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注料管以及出料管,所述注料管远离所述子壳体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存储混凝土添加剂的储料筒以及将混凝土添加剂输送到子壳体中的输料泵;多段所述子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其中任意两段或多段子壳体的多根连通管,多根所述连通管中均设置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选通件;所述驱动组件、输料泵以及选通件均与控制器控制连接,分别响应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各个子壳体内搅拌装置的运行、各个子壳体的注料及出料状态、以及各个子壳体之间的连通关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设置的子壳体使得整个混凝土搅拌机在非工作状态下运输以及安装都十分方便;通过在不同的子壳体内设置不同的搅拌装置,使得整个混凝土搅拌机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搅拌,生成更为多样化的混凝土浆料;通过在各个子壳体上设置注料管以及出料管,使得整个混凝土搅拌机可以在搅拌的中间过程中加入特定的原料,并且上述原料的加入对应于不同的搅拌装置,从而实现对混凝土搅拌过程的精确加料控制;通过设置多根连通管,可以使得混凝土搅拌机各个子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多样,不同子壳体中的混凝土原料均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混合,从而大大丰富了混凝土搅拌机的制成品种类,结合控制器以及输料泵等装置,可以实现整个混凝土搅拌机的全流程自动化精确控制,提升混凝土的生产品质,满足高端混凝土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子壳体内沿其轴向设置有贯穿所述子壳体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壁上活动套接有搅拌装置,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套管内部并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搅拌装置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立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立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44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