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3725.2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武;安秀荣;蔚承祥;兰玉菲;唐丽娜;于清伟;李秀梅;崔晓;丛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赵龙群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平菇菌渣 栽培 木耳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迅速扩大,废菌棒越来越多,随意焚烧、丢弃,不仅污染环境、给食用菌生产造成潜在的病杂菌威胁,而且造成资源浪费。食用菌菌渣处理一直是困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变废为宝,拉长食用菌产业链。结合平菇和毛木耳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不仅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形成循环经济。传统毛木耳栽培出耳开口方式为割“V”字型出耳口,割口大,易烂棒、耳根大、品质降低,且菌袋易失水、料面易干,出耳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毛木耳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研发新的毛木耳出耳新技术。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培养基配方和研发一种毛木耳出耳开口新技术,实现平菇菌渣的再利用,解决菌渣浪费,污染环境,毛木耳耳根大、料面易干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研发了一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培养基配方和出耳开口方式。
栽培培养基配方原料按干基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平菇菌渣40%、棉籽壳10%、槐木木屑10%、苹果木木屑10%、杨木木屑10%、木糖醇渣10%、麦麸8%、豆粕粉1%、硫酸钙1%,所述培养基还包括水,混配后的培养基pH=5.5~6.5,含水质量百分含量58%~62%。
培养基装袋得到栽培袋,栽培袋发满菌后开口方式为划口,将栽培袋摆成墙式,在栽培袋两端用刀片垂直均匀各划2道长度2cm~3cm、深度不超过1cm的“1”字型出耳口。
栽培过程中菇棚内环境温度保持在18℃~3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以内。
上述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培养基配方和开口方式栽培毛木耳,可使平菇菌渣再利用率达到40%;栽培袋菌丝生长旺盛、均匀,污染率低;现原基时间、转潮时间、潮次与常规培养基差异不显著;子实体耳根小,品质提高10%以上;干品生物学效率达到16%以上,栽培成本降低20%以上,效益提高40%以上。不仅有效解决了平菇废菌棒随地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一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实施示意图。
图中1是废菌棒选择及粉碎,2是培养基配制,3是栽培袋制作,4是划出耳口,5是日常管理,6是产品收获。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作详细说明。
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包括培养基配方、平菇废菌棒选择、菌棒破碎、出耳方式等实施程序。
栽培培养基配方:
按原料干基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平菇菌渣40%、棉籽壳10%、槐木木屑10%、苹果木木屑10%、杨木木屑10%、木糖醇渣10%、麦麸8%、豆粕粉1%、硫酸钙1%,所述培养基还包括水,混配后的培养基pH=5.5~6.5,含水量质量百分含量58%~62%。
废菌棒选择及其粉碎(1):
首先选取无杂菌感染的当季采菇后有一定含水量的废弃平菇菌棒,采用扒皮、粉碎两用一体机,将废菌棒塑料袋去掉,废菌棒粉碎成菌渣,剔除塑料袋残片和菌皮,粉碎后的菌渣粒径小于0.5cm,粗细均匀,备好待用。
培养基配制(2):
然后将木屑过口径1.5cm的筛网,提前2天预湿,料水质量比1︰1.2;豆粕粉提前1天浸泡。将已粉碎好的平菇菌渣、各种木屑、木糖醇渣、麦麸、豆粕粉、硫酸钙按重量百分比全部倒入拌料机中,边搅拌边加水。搅拌均匀,培养料充分吸水,其含水质量百分含量为58%~62%。
栽培袋制作(3):
接下来选用直径17cm,长40cm的聚丙烯栽培袋,机械装袋,松紧度均匀一致,尼龙绳扎口,料袋外壁不得带有培养料;常压蒸汽灭菌,100℃下保持12小时,再焖12小时开锅取袋;料袋冷却至室温,无菌条件下接入适龄菌种,置于空气相对湿度60%~70%、温度23℃~25℃条件下避光培养,每天通风2小时,菌丝长满成为栽培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块菌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皂角树的嫁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