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3644.2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3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效勇;王翔宇;李振函;刘国爱;张建民;李继明;王东;锡景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晨干热岩热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7 | 分类号: | F24T10/17;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 再利用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废地热井内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侧壁贴于所述废地热井的井壁;所述套管的下端部封闭,所述套管内底部设有井内换热器,所述套管内底部灌有导热液,所述井内换热器没入导热液中;
所述井内换热器的顶端设有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所述介质出管和所述介质进管与地面热能利用设备连接,所述介质进管上连接有高压泵;
所述井内换热器包括圆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端板,定义两端的端板分别为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介质进管和所述介质出管设于所述第一端板上;
所述壳体内自所述第一端板至所述第二端板之间依次设置有分液腔、换热腔、以及集液腔,所述介质进管连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分液管板连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集液管板连通至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腔连通至所述换热腔,所述分液腔的腔壳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环形空隙,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环形空隙连通所述介质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侧壁底部设有筛孔,所述套管内底部设有水泥层,所述水泥层堵住所述筛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分液管板之间连接有内筒体,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内筒体以及所述分液管板共同围成所述分液腔,所述内筒体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边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集液管板、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第二端板共同围成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边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换热腔和所述集液腔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与所述高压泵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腔体,所述分离器腔体的一侧设有进液口,所述分离器腔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分离器腔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分离器腔体内对应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浮球阀;
所述分离器腔体内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倾斜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放液孔;
所述挡板自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逐渐升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为供暖设备或者发电设备。
7.根据 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 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废地热井内准备下端部封闭的所述套管,将套管内的存水抽干;
b、将所述井内换热器放置于废地热井内的底部,向套管内底部对应地热吸收层处灌入导热液;
c、所述介质进管上连接高压泵,所述介质进管和所述介质出管连接至地面热能利用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1、若废地热井内原先设有套管,且套管的底端部封闭,则直接使用;
a2、若废地热井内原先设有套管,但套管的侧壁底端设置有筛孔,则向套管内底部浇筑水泥,形成所述水泥层,封堵所述筛孔,使所述套管的底部封闭;
a3、若废地热井内原先未设置套管,则先在废地热井内设置底端封闭的套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d:在所述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与所述高压泵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晨干热岩热力有限公司,未经东晨干热岩热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6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