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3212.1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5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涌双;张学伟;叶向阳;顾剑彬;陈华;谢春辉;陈前;梁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15/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郑永泉,邱奕才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自然 冷却 机房 散热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全自然冷却系统和热回收系统;
所述全自然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单元、冷却水泵、液冷系统和气冷系统,所述冷却单元、冷却水泵和液冷系统通过管路依次循环连接,所述气冷系统通过管路与液冷系统并联,同时与所述冷却单元和冷却水泵串联;
所述热回收系统包括水源热泵机组、热源泵和用热设备,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与所述冷却单元并联且与冷却水泵和液冷系统串联,所述用热设备、热源泵和水源热泵机组依次循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的中间换热器、液冷服务器机柜和内循环泵,所述中间换热器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水泵和所述冷却单元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中进行换热;所述气冷系统包括空调末端,所述空调末端、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冷却水泵依次连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系统供液管和气冷系统供液管在并联处设有第一电动三通分流阀;所述液冷系统回液管和气冷系统回液管在并联处设有第一电动三通合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出口处设有第二电动三通合流阀,且所述第二电动三通合流阀的两个入口分别与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出口以及所述冷却单元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电动三通合流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电动三通分流阀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却单元进口处设有第二电动三通分流阀,所述第二电动三通分流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电动三通合流阀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电动三通分流阀的两出口分别与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入口以及冷却单元的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所述空调末端为冷水盘管和/或机柜级风机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为冷却塔或者干冷器;所述中间换热器优选板式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热设备包括吸收式制冷机、供暖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作模式:
模式A:控制第一电动三通分流阀和第一电动合流阀打开,控制第二电动三通分流阀和第二电动三通合流阀关闭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进出口的液体通道,水源热泵机组关闭;
模式B:控制第一电动三通分流阀和第一电动合流阀打开,将第二电动三通分流阀流向冷却单元和水源热泵的通道均打开,第二电动三通合流阀打开,同时启动水源热泵机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B具体包括:
模式B1:控制与水源热泵机组相连的用热设备采用吸收式制冷机;
模式B2:控制与水源热泵机组相连的用热设备采用供暖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供液总管经过第一电动三通分流阀进入液冷系统和气冷系统供液管的冷却液的流量根据液冷系统和气冷系统的热负荷比例来确定,并且阀门的开度根据负荷的变化同步调节;由回液总管经过第二电动三通分流阀进入冷却单元和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却液的流量根据冷却单元与水源热泵机组的热负荷比例来确定,并且阀门的开度根据负荷的变化同步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2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割草机
- 下一篇:秸秆粉碎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以及联合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