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2349.5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6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邓日富;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好,韧性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且适合路面车辆运行等优点。其技术发展成为了建筑行业重点研究并关注的混凝土技术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公路的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其不利于车辆高速、安全、舒适地行驶,具体体现在:(1)路面平整度差,行车舒适性不好。水泥混凝土的模量大,收缩性强,平整度差,汽车在其上行驶时,振动幅度大,影响行车舒适性;(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较快,行车安全性较差。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刚通车时,采取拉槽刻痕等技术措施来改善其表面的抗滑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磨耗增大,抗滑能力很快降低,给车辆在道路上高速行驶带来了安全隐患。
除上述情况外,在当前高速公路路面特殊使用环境与铺装层施工,防火安全,行驶舒适度和耐久性等使用要求之间矛盾的基础上,使得混凝土技术难以大规模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最终脱离实际应用。
因此,随着中国进入了路面养护的新阶段,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且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低弹性模量、高韧性、高强度抗压的柔性早强混凝土,该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能够缓和高速公路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度差的情况,且能够既保持普通混凝土在施工、防火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优点,又兼备柔性路面材料所具有的行车舒适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低弹性模量、高韧性、高强度抗压的柔性早强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包括胶凝材料,机制砂,碎石,水泥,引发剂,促进剂和白乳胶,其中胶骨比为1:6,砂率45%,水泥掺量10%,白乳胶掺量2%~4%,其中水泥掺量是相对于骨料质量掺加,白乳胶掺量是相对于胶凝材料质量掺加。
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包括胶凝材料,机制砂,碎石,水泥,引发剂,促进剂和白乳胶,其中胶骨比为1:6,砂率45%,水泥掺量10%,白乳胶掺量3%,其中水泥掺量是相对于骨料质量掺加,白乳胶掺量是相对于胶凝材料质量掺加。
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包括胶凝材料,机制砂,碎石,水泥,引发剂,促进剂和白乳胶,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组分的用量如下:胶凝材料316kg,机制砂853kg,碎石1043kg,水泥190kg,引发剂13kg,促进剂13kg,白乳胶9kg。
其中,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大于等于48MPa,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于等于26%。
其中,胶凝材料为191C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含量为63%~69%,黏度为400MPa·s~600MPa·s,所述不饱和聚酯,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2.7~3.0,石粉含量体积比例小于等于4%,泥块含量体积比例小于等于0.5%。
其中,碎石为5~20连续级配反击破碎石,含泥量小于等于0.5%,泥块含量不大于0.2%。
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甲乙酮,所述促进剂为钴含量为1%的异辛酸钴。
其中,白乳胶是由醋酸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经聚合反应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粘合剂。
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模具内外清理,涂刷脱模剂;
第二步:将机制砂、碎石、水泥按从粗到细的投料顺序投入到铁盆中,搅拌60s,以致均匀;
第三步:与第二步同时进行,制备胶凝材料混合物,首先将引发剂加入到胶凝材料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促进剂,搅拌均匀;再将白乳胶加入到胶凝材料中,搅拌均匀;
第四步:将胶凝材料混合物加入到铁盆中,搅拌60s,即可得到本发明中的一种柔性早强混凝土;
第五步:浇筑混凝土到已处理好的模具处,将混凝土密实,抹刀抹平表面,静置6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