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二氧化锰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82341.9 申请日: 2017-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6902863A 公开(公告)日: 2017-06-30
发明(设计)人: 拜冰阳;乔琦;李俊华;郝吉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9/03 分类号: B01J29/03;C07C47/07;C07C45/38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张德斌,姚亮
地址: 100012***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二氧化锰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化学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介孔二氧化锰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乙醛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可用于制造多种化学品或化工原料如:醋酸、醋酸酯、季戊四醇、过氧乙酸、1,3-丁二醇、乙烯酮、乙酸乙酯、丁烯醛、巴豆醛、三氯乙醛、醋酸乙烯酯、吡啶等。乙醛具有非常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合成乙醛的方法主要有:乙烯氧化法、乙醇氧化法、乙炔水合法、乙酸还原法、乙烷氧化法、C3/C4烷烃氧化法、甲烷和一氧化碳合成法。其中,乙醇氧化法和乙烯法是世界上用于生产乙醛的主要方法。由于乙烯严重依赖化石能源,而乙醇可再生,所以采用乙醇氧化法制乙醛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采用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醛的企业占大多数。

催化剂的选择对乙醇氧化法制乙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率、能耗、资源利用率等。复旦大学物理化学教研组(项一非.电解银催化剂在乙醛生产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1978,04:323-326.)使用电解Ag催化乙醇制乙醛,催化性能优于银丝网和浮石银,反应温度在450~640℃范围内有较高转化率和选择性,乙醇单耗为1.188吨/吨乙醛,副产物有CO、CO2、CH4等。刘秉愉和叶达恩(刘秉愉,叶达恩.乙醇氧化脱氢制乙醛新工艺[J].江苏化工,1982,04:58-59.)报道了乙醇氧化法采用Ag催化剂,反应温度在550~580℃,单程收率70~75%,选择性95%左右,乙醇单耗为1.1~1.28吨/吨乙醛;也报道了Cu基催化剂如Cu-Cr-Ba催化乙醇制乙醛性能,在常压、反应温度为310℃的条件下,乙醇转化率27~73%,乙醛选择性65~86%,乙醛收率22~57%。该催化剂的反应温度要低于Ag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在催化性能上却保持或接近电解Ag催化剂。刘超红等(刘红超,朱文良,刘勇,刘中民,孟霜鹤,李利娜,刘世平,周慧.一种乙醇直接脱氢制备乙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P].辽宁:CN103127945A,2013-06-05.)采用溶胶凝胶法,以Cu为活性组分,P为助剂,SiO2、Al2O3、ZrO2其中之一为载体,制备了Cu负载型催化剂,Cu负载总量的0.1wt%~30wt%,P和Cu的摩尔比为0.001~3。该催化剂用于乙醇制乙醛反应,反应温度在200~350℃,乙醇转化率大于55%,产物中乙醛选择性大于93%。目前,乙醇氧化制乙醛技术已经成熟,用催化剂为上述Ag或Cu基催化剂。

虽然Ag和Cu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乙醇氧化制乙醛性能,但其最佳反应温度高于300℃,能耗较高,副产物种类较多。尤其是Ag催化剂反应温度高达600℃左右,能耗比Cu基催化剂更高并且乙醛容易分解成CH4和CO。

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乙醇氧化制乙醛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寻找一种高效的、在低温条件下乙醇选择氧化制乙醛用催化剂,是本领域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孔二氧化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介孔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介孔二氧化锰的应用;本发明用所述介孔二氧化锰用于乙醇制乙醛,乙醇选择氧化低温制乙醛能够降低能耗、减少副产物产生量、提高乙醛收率和乙醛选择性。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孔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介孔硅材料为模板剂,经过硝酸锰溶液的浸渍,除去浸渍液后干燥、焙烧得到前驱体,然后除掉模板剂得到所述介孔二氧化锰;其中,在得到前驱体后,将得到的前驱体再用硝酸锰溶液浸渍,除去浸渍液后干燥、焙烧,浸渍、干燥、焙烧的步骤重复0-5次。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述的重复0-5次中的0次是指该步骤并不进行重复,也就是说在得到前驱体后,“将得到的前驱体再用硝酸锰溶液浸渍,除去浸渍液后干燥、焙烧”中引号内的过程并不存在,即,所述方法得到前驱体后,将前驱体直接除掉模板剂再干燥得到所述介孔二氧化锰;

而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在得到前驱体后,将得到的前驱体再用硝酸锰溶液浸渍,蒸发除去浸渍液后干燥、焙烧,该步骤(浸渍、干燥、焙烧的步骤)重复1-3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