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循环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2328.3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周保昌;李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生物反应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循环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治理工作从量向质的发展,我国污水处理项目升级改造工作得到空前发展,在追求更高标准的出水水质的同时,还需考虑技术升级后的综合效益。目前污水处理技术繁多,没有一项技术能成为标准,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思路,追究其原因,没有单项技术既投资便宜,同时运营成本也低,导致我国水处理技术繁杂,难以实现统一标准推行,这样也极大地阻碍我国环境水处理的发展。膜生物反应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纺织印染等多种工业废水以及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它集成了传统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与新型膜分离技术--超、微滤膜高分离精度的特点,利用膜的分离作用对微生物的有效截留,提升了膜生物反应器系统污水处理能力,保障了出水水质的可靠、稳定,但是其运营成本、管理复杂也让使用者望而却步。
目前,为了快速响应对解决污水处理问题,污水处理技术逐步从土建结构向装备化转变,污水处理设备多采用长方体或罐形的结构形式,存在占地面积大、能耗浪费、制造周期长、设备非标化、运输受限等缺点问题,无法适应当前市场大规模的应用需求和生态建设的紧迫任务。因此,开发了一种节地、节材、节能,标准化的污水系统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循环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该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运行能耗低、装备化、集成化、加工周期短、运输方便等特点。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自循环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外罐体,所述外罐体内设有内罐体,在外罐体与内罐体之间圆周分布有若干个脱氧罐,脱氧罐为底部封闭、顶部设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脱氧罐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的上端部通过进水管与进水管路系统连接,所述内罐体内放置有若干个曝气箱,曝气箱上部安装有膜箱,膜箱内设有膜元件,膜箱的顶部安装有能量收集装置,曝气管依次穿过曝气箱、膜箱和能量收集装置,所述内罐体的底部设有缺口,在膜箱外安装有出水管路,出水管路与抽吸泵连接,抽吸泵与抽吸管连接,抽吸管的一端位于膜箱顶部;污水从进水管路系统进入到进水管中,从而通过导流管进入到脱氧罐中,通过溢流进入到外罐体内,从内罐体的缺口处进入曝气箱内,从而进入膜箱内,经过膜箱净化后通过抽吸泵排入出水管路中。
作为优选,所述膜元件为平板膜组件或中空膜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脱氧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或水力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能量收集装置包含位于膜箱顶部开口处的壳体和位于壳体上的若干个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将膜箱内的混合液送入到导流管内。
在本发明中,自循环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标准化装配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可批量式作业生产,大大降低加工成本,项目现场管理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同时系统活性污泥回流系统采取能量转化原理实现能量的交互转移,实现了满足系统自身的污泥回流功能,极大地简化系统功能单元,充分利用系统富裕势能,实现了节能降耗,同时杜绝了水下动力设备,维护简单方便;该项技术的研发对于加速我国水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含量、加速产业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自循环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节省占地和制造成本,相比传统长方体构筑物,容积增大,不易变形;在满足水深和不妨碍运输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构筑物富余空间,实现一个系统实现两种微生物环境,达到除碳脱氮的双重功能;充分利用系统内部富裕能量实现能量的相互转换,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现高密度膜组件、多层膜组件的运用,曝气能耗大幅降低运行能耗的大幅降低;减少动力设备的使用,降低设备的故障率,管理运维方便;实现罐体的工厂化生产,模块化的膜生物反应器满足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的运输要求。现场安装便捷。智能的电控技术和实现运行管理更加方便,节省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能量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