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式耗能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1860.3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益文 |
主分类号: | F16F3/04 | 分类号: | F16F3/04;B66B5/28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式 耗能 阻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式耗能阻尼器,包括有第一端连动杆和第二端连动杆,所述第一端连动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外支承套,所述的外支承套内设置有内螺套安装腔,内螺套安装腔内周向转动有内螺套,所述内螺套内设置有内螺孔,所述的第二端连动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上端螺纹连接于内螺孔内,外支承套的内顶壁与内螺套的顶壁压接配合,且外支承套的内壁与内螺套的外壁之间的至少一处位置在内螺套转动周向上构成摩擦阻尼配合,所述的外支承套相对于内螺套的外壁下缘处固定设置有内凸联动板,该内凸联动板与内螺套之间构成轴向向第一端连动杆方向联动配合,还包括有压缩复位弹簧和拉伸复位弹簧。本发明具有缓冲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是指一种螺旋式耗能阻尼器。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摩托车等行业中。目前,比较常见的阻尼器主要有液压粘滞阻尼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908986 U所示,该粘滞阻尼器是应用粘性介质和阻尼器结构部件的相互作用产生阻尼力的原理设计制作的一种被动速度相关型产品。但是该粘滞阻尼器在使用时,如应用于电梯轿厢、桥梁、或者建筑物等缓冲时,其内部的粘滞油容易外漏,导致需要经常补充粘滞油,而该阻尼器位于梯轿厢、桥梁、或者建筑物的下发底部,导致补充粘滞油维修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维护方便,且缓冲效果好的一种螺旋式耗能阻尼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第一端连动杆和第二端连动杆,所述第一端连动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外支承套,所述的外支承套内设置有内螺套安装腔,内螺套安装腔内周向转动有内螺套,所述内螺套内设置有内螺孔,所述的第二端连动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上端螺纹连接于内螺孔内,外支承套的内顶壁与内螺套的顶壁压接配合,且外支承套的内壁与内螺套的外壁之间的至少一处位置在内螺套转动周向上构成摩擦阻尼配合,所述的外支承套相对于内螺套的外壁下缘处固定设置有内凸联动板,该内凸联动板与内螺套之间构成轴向向第一端连动杆方向联动配合,还包括有压缩复位弹簧和拉伸复位弹簧,压缩复位弹簧用于阻尼器处于压缩状态下驱动内螺套复位,拉伸复位弹簧用于阻尼器处于拉伸状态下驱动内螺套复位。
通过本设置,本发明在收到外力做压缩缓冲时,即外力方向是第一端连动杆和第二端连动杆的相向方向,外力通过外支承套作用于内螺套上,内螺套相对螺杆做螺旋缓冲,从而使得外力进行缓冲,同时,内螺套在螺旋转动过程中,还通过外支承套的内壁与内螺套的外壁之间阻尼摩擦配合,缓冲掉大量的外力能量;而当本发明在收到外力做拉伸缓冲时,即外力方向是第一端连动杆和第二端连动杆的相反方向,外力通过外支承套的内凸联动板作用于内螺套上,内螺套相对螺杆做螺旋缓冲,从而使得外力进行缓冲,同时,内螺套在螺旋转动过程中,还通过外支承套的内壁与内螺套的外壁之间阻尼摩擦配合,缓冲掉大量的外力能量。由此,本申请的方案是一种耗时式缓冲,而非传统弹簧的蓄能式缓冲,不会出现蓄能积累而带来的二次伤害问题。同时本申请没有粘滞油的结构设计,不会出现漏油,产品稳定性好,维护方便。
进一步设置是还包括有一端固定于第二端连动杆上的护套,该护套位于外支承套的径向外侧,所述护套的另一端向内凸起设置有护套上限位凸板,所述的外支承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护套上限位凸板构成向下方向限位配合的外凸限位板。通过本设置,护套的结构设计,使得外支承套滑移更加平顺,且防止异物进入到内螺套和螺杆之间的螺纹联接部位。
进一步设置是压缩复位弹簧和拉伸复位弹簧为同一根具有弹性复位功能和压缩复位功能的柱状螺旋弹簧,该柱状螺旋弹簧套接于螺杆上,且该柱状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外支承套内端部和第二端连动杆内端上。
通过本设置,利用一根弹簧即可实现压缩复位和拉伸复位,结构紧凑合理,零部件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益文,未经杨益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1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疏导式抗应变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多级高效吸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