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OC和介孔纳米微球的双因子缓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1764.9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胜;陈芳萍;宋之言;葛彩彩;毛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0 | 分类号: | C08L67/00;C08K9/12;C08K9/06;C08K7/26;C08J5/18;C08G63/02;A61K9/70;A61K47/02;A61K31/192;A61K8/85;A61K8/25;A61K8/02;A61Q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马莉华;陆凤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oc 纳米 因子 系统 | ||
1.一种复合膜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载药系统为载有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聚柠檬酸-1,8辛二醇酯膜;
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载有药物,所述药物选自:多烯紫杉醇、紫杉醇、雷帕霉素、阿奇霉素、布洛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载药系统为三维网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1)微球直径为150~350nm;
(2)介孔直径为2~20nm;
(3)比表面积为0.3~0.9cm3/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与聚柠檬酸-1,8辛二醇酯的质量比为0.5-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载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介孔内或所述药物载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载药率为40wt%~80wt%,以载药微球的总重量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表面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力与聚柠檬酸-1,8辛二醇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柠檬酸-1,8辛二醇酯预聚体的乙醇溶液和载药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b)将载药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柠檬酸-1,8辛二醇酯预聚体的乙醇溶液混合,置于80-150℃反应2-5天进行后聚合交联,从而得到所述复合膜载药系统,
其中,所述载药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介孔SiO2微球分散于药物的乙醇溶液中2-10天;
洗涤微球并冻干得到所述载药微球,
其中,所述药物选自:多烯紫杉醇、紫杉醇、雷帕霉素、阿奇霉素、布洛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载药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柠檬酸-1,8辛二醇酯预聚体的乙醇溶液混合后浇铸在平板上,再置于80-150℃反应2-5天进行后聚合交联,从而得到所述复合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为玻璃板或聚四氟乙烯板。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于100-140℃反应。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通过碱性刻蚀制得。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氨水按摩尔比10-20:5-10:1混合,搅拌30~50min;
向上述体系中加入4-8mL正硅酸乙酯,搅拌40~60min;
再加入4-6mL正硅酸乙酯和1-3mL硅烷偶联剂的均匀混合物,搅拌80~100min,离心水洗后分散于Na2CO3溶液中;
将分散好的溶胶搅拌后,离心水洗3次,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Y-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17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