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1391.5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4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佟建华;皮海龙;边超;李洋;孙楫舟;夏善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21/64;G01N1/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离子 极化 技术 富集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具有样品消耗少,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样品分离、检测及分析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微流控芯片中检测低浓度样品仍是一个挑战。富集方法主要有场放大样品堆积,等速电泳,等电聚焦,膜过滤及离子浓差极化。其中,基于离子浓差极化现象的富集方法可以富集任何带电样品,例如蛋白质,DNA,荧光试剂及离子等,并且只需要简单的缓冲溶液,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部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了对不同带电样品的富集,结构简单,样品消耗少,易于实现自动化,过程简单快速,不需要超净间环境。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包括:衬底,包括:富集通道,包括富集通道入口、富集通道流入段、富集通道出口、及富集通道流出段;缓冲通道,包括缓冲通道入口、缓冲通道流入段、缓冲通道出口、及缓冲通道流出段;以及离子交换膜固定槽,设于所述富集通道和缓冲通道之间;微流道密封层,设于所述衬底上方,用于密封各所述通道;在该微流道密封层上设有离子交换膜透过槽;离子交换膜,设于所述离子交换膜透过槽和所述离子交换膜固定槽中;以及,多个电极,分别设于所述富集通道入口、富集通道出口、缓冲通道入口及缓冲通道出口。
优选的,所述的衬底的材料为光敏树脂,尼龙或ABS;所述微流道密封层的材质为软固化的具有粘性的PDMS,厚度为0.1-2mm,该微流道密封层通过粘性固化与所述衬底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离子交换膜固定槽形成于衬底上,宽度为0.5-2mm,高度为0.5-2mm。
优选的,所述微流道密封层的离子交换膜透过槽与所述衬底的离子交换膜固定槽位置对应,使所述离子交换膜可穿过所述离子交换膜透过槽固定在所述离子交换膜固定槽中。
优选的,所述富集通道及缓冲通道形成于所述衬底表面,其中,该富集通道位于所述离子交换膜一侧,缓冲通道位于所述离子交换膜的另一侧,所述富集通道及缓冲通道宽度为100-600μm,深度为100-600μm。
优选的,所述富集通道流入段和富集通道流出段之间角度,以及所述缓冲通道流入段和缓冲通道流出段之间角度均为90-160度。
优选的,所述的富集通道入口和富集通道流入段之间、所述富集通道出口和富集通道流出段之间、所述缓冲通道入口和缓冲通道流入段之间、及所述缓冲通道出口和缓冲通道流出段之间分别具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4-10mm,深度为100-600μm。
优选的,所述多个电极的材质为铜或不锈钢,形状为管状,管外径为0.5-2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S1、采用3D打印技术和微流控技术形成包括富集通道、缓冲通道及离子交换膜固定槽的衬底;S2、采用软固化粘性材料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微流道密封层,并在微流道密封层上采用切割方法形成离子交换膜透过槽;S3、将离子交换膜穿过离子交换膜透过槽固定在离子交换膜固定槽中;S4、将多个电极分别插设于所述富集通道及缓冲通道的进、出口中。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S21、将软固化粘性材料在一定温度环境中固化一段时间,形成微流道密封层;S22、将该软固化粘性材料与所述衬底的包含有通道的表面与接触,在该温度环境的条件下完全固化;
S23、将离子交换膜固定槽上方的软固化粘性材料采用切割方法去除,形成离子交换膜透过槽。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利用微流道密封层来实现微流道的密封,结合不同种类的离子交换膜,可以实现对不同带电样品的富集。
(2)本发明通过离子浓差极化技术可以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带电样品的富集,可以结合荧光原位检测技术,实现痕量物质的检测。
(3)采用3D打印技术及微流道技术制作微流道层,样品消耗少,易于实现自动化,过程简单快速,不需要超净间环境,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13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腔多孔球囊导管
- 下一篇:移液器不等量分液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