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腐蚀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0872.4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王子明;韩霞;刘烁;孙建成;管林华;李清方;桂召龙;台闯;王田丽;侯伟东;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7/04 | 分类号: | G01N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腐蚀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腐蚀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腐蚀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腐蚀监测是油气田安全生产的重要预警措施,各种腐蚀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生产系统等关键设备及管道的腐蚀风险评估,已成为油气田生产必要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油田采出液含水率的提高,油气生产各系统的腐蚀风险将极大增强。同时,CO2驱、稠油热采等采油新技术的应用使CO2、H2S等腐蚀性气体涌入生产系统,更加增强了采出液的腐蚀性。在油气开发的新形势下,腐蚀监测和腐蚀风险评估对保障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井下腐蚀信息的获取主要侧重于腐蚀形貌的定期检测,仅能获取腐蚀结果却不能获取井下腐蚀速率,如机械式井径仪、超声测井仪、井下照相机和电磁测井仪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于2015年3月25日公布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410722531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管柱腐蚀在线监测的探针技术和方法”,其通过电阻探针和交流阻抗探针的优化设计和集成,实现井下油气套管或管柱的腐蚀速率的快速在线监测。该探针可用于测试油套管环形空间内或油管尾管内腐蚀等工况,但无法实现任意深度油管内多相流体腐蚀的在线监测。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腐蚀监测装置,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密封性好,提高了高温高压环境下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腐蚀监测装置,其包括:安装管,两端连接于油管;长密封管,固定设置于安装管的壁体;电路系统,封装于长密封管内;以及腐蚀探头,电连接于电路系统并穿设安装管的壁体以直接接触经由油管流入安装管内的多相流体从而实现油管内多相流体腐蚀的实时监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井下腐蚀监测装置中,电路系统和腐蚀探头设置于安装管上,而安装管安装于两节油管之间并与各油管保持同心,从而不会对油管内的井下工具产生影响。井下腐蚀监测装置的这种结构简单、紧凑,且安装方便、密封性好,提高了高温高压环境下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井下腐蚀监测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图2是图1变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切分后的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安装管 41 封装壳体
11 长沟槽42 测试试片
12 深沟槽43 密封圈
13 第二深沟槽5 辅助供电模块
2 长密封管 6 高压密封插头
3 电路系统 7 温度传感器
31 供电电路模块8 压力传感器
32 数据转换电路模块9 线缆固定接头
33 数据采集电路模块C 轴向方向
4 腐蚀探头 D 径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井下腐蚀监测装置。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井下腐蚀监测装置包括:安装管1,两端连接(如螺纹连接)于油管;长密封管2,固定设置于安装管1的壁体;电路系统3,封装于长密封管2内;以及腐蚀探头4,电连接于电路系统3并穿设安装管1的壁体以直接接触经由油管流入安装管1内的多相流体从而实现油管内多相流体腐蚀的实时监测。
在根据本发明的井下腐蚀监测装置中,电路系统3和腐蚀探头4设置于安装管1上,而安装管1安装于两节油管之间并与各油管保持同心,从而不会对油管内的井下工具产生影响。井下腐蚀监测装置的这种结构简单、紧凑,且安装方便、密封性好,提高了高温高压环境下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井下腐蚀监测装置中,参照图1和图2,安装管1可设置有:长沟槽11,沿安装管1的轴向方向形成于安装管1的壁体;第一深沟槽12,沿安装管1的径向方向贯穿安装管1的壁体。其中,长密封管2嵌入安装管1的长沟槽11内,腐蚀探头4嵌入安装管1的第一深沟槽12内以直接接触经由油管流入安装管1内的多相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0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