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0207.5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姚立纲;万年红;楼梅燕;廖志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章动 变速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一、行星架H、外锥齿轮、万向节、内锥齿轮、自锁轴承、驱动电机二、变速装置输出轴、差速器,所述驱动电机一的输出轴与行星架H相连,行星架H上的外锥齿轮和万向节的一端固连在一起,万向节的另一端与变速装置输出轴相连,变速装置输出轴连接差速器,差速器连接到车轮;外锥齿轮和内锥齿轮相啮合;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与内锥齿轮相连;自锁轴承设置在内锥齿轮和驱动电机二之间,自锁轴承使得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转动,在相反的方向上会自锁,以实现制动;外锥齿轮的轴线与水平面间有一夹角,内锥齿轮的轴线呈水平状态;
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单电机驱动模式和双电机驱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万向节为球笼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锥齿轮和内锥齿轮均为双圆弧锥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一单独驱动、驱动电机二不工作时,驱动电机一输出轴正转输出功率带动行星架转动,行星架H、内锥齿轮和万向节输出端之间转速关系为其中Z1为内锥齿轮的齿数、Z2为外锥齿轮的齿数,ωH为行星架H的转速,ω1为内锥齿轮的转速,ω2为万向节的转速且与外锥齿轮的转速相等,并且Z1<Z2;这时自锁轴承限制内锥齿轮转动,这时传动比为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都工作时,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均为正转输出功率,行星架H、内锥齿轮和万向节的转速关系为其中Z1为内锥齿轮的齿数、Z2为外锥齿轮的齿数,ωH为行星架H的转速,ω1为内锥齿轮的转速,ω2为万向节的转速且与外锥齿轮的转速相等,并且Z1<Z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章动变速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电机驱动模式:驱动电机一单独驱动、驱动电机二不工作,驱动电机一输出轴正转输出功率带动行星架转动,行星架H、内锥齿轮和万向节输出端之间转速关系为其中Z1为双圆弧内锥齿轮的齿数、Z2为双圆弧外锥齿轮的齿数,ωH为行星架H的转速,ω1为双圆弧内锥齿轮的转速,ω2为万向节的转速且与双圆弧外锥齿轮的转速相等,并且Z1<Z2;由转速关系的公式可知内锥齿轮是反转而万向节是正转,自锁轴承限制内锥齿轮的反转进而实现内锥齿轮的制动,此时驱动电机二不工作,传动比为章动变速装置的齿轮传动为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Z1、Z2齿差数小,进而实现大传动比;此时从驱动电机一驱动经章动变速装置变速之后实现大变比减速,得到大扭矩输出到差速器最后输送到车轮;这种低转速高扭矩的工作模式应用在车辆起步、爬坡的工况,所述工况需要高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02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机耦合二级章动变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电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