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叶解块筛分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9612.5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9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鹏;朱永霞;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2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筛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提取前的茶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茶坯在揉捻、打包等做形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结块,通常采用人工搓散等方式进行解块,费工费力,效力很低,而且搓散效果不佳。也有采用机械设备对茶叶结块进行打散的,但是现有设备在打散茶叶结块的同时很容易将茶叶打成很小的碎末,并且也存在对茶叶打散不够充分的情况,需要人工二次搓散,使用不方便。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947883U,公告日为:2011 年8 月31 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茶叶打散机,包括设于机架上方的进料斗,进料斗下方设置有转杆,转杆周侧沿径向方向分布有用于打散茶叶的径向短杆,转杆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可以将团状茶叶均匀打散。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转杆和短杆容易磨损,同时在打散茶叶结块的同时很容易将茶叶打成很小的碎末,破坏了茶叶的完整性,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解块筛分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对茶叶破坏大,不能保证茶叶品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解块筛分机,包括内筒、气泵和一端封闭的外筒,内筒位于外筒内,内筒与外筒封闭端同侧的一端封闭,内筒另一端设有可开闭的筒门,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偶数个将内筒和外筒连接的连接块,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关于内筒的中心线对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若干贯穿外筒侧壁和内筒侧壁的第一通气孔,第二连接块上设有若干贯穿外筒侧壁和内筒侧壁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气孔的直径,第二通气孔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各第一通气孔中心线之间,第二通气孔之间设有排料孔,排料孔上设有筛网,气泵的输出端与通气孔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打开筒门,将茶叶块放入内筒,关上筒门,开启气泵,带有压力的气体从茶叶块两侧的通气孔吹出,并作用于茶叶块。因为第一通气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气孔的直径,第二通气孔的中心线位于各第一通气孔中心线之间,所以茶叶块受到的第一通气孔出来的压力气体和第二通气孔出来的压力气体带来的剪切力,茶叶受到两个方向的力,能被快速打散。另外,茶叶块在剪切力下发生转动,茶叶块转动的过程中,茶叶块上的茶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往四周散开,部分茶叶从茶叶块上分离,此时茶叶块因为没有分离的茶叶朝四周移动,茶叶块上形成间隙,并且中部形成空洞,压力气体从间隙进入空洞,从茶叶块中部对茶叶块作用,进一步加快茶叶块分散,并且茶叶分散时受到的力,是茶叶与茶叶之间细小的拉力,所以由内而外的打散方式将对茶叶的损伤降到了最低。因为内筒四周封闭,内筒中的气流只能从带有筛网的排料孔排出,从茶叶块上分离的茶叶随气流经排料孔从外筒和内筒之间自动排出。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使用气压让茶叶块旋转,使茶叶内部形成空洞,让气流进入茶叶内部对茶叶进行作用,相对用硬物直接击打,将茶叶的损伤降到了最低,保证了茶叶的品质。另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从茶叶块内部对茶叶块进行分散,分散效果好。并且只有分撒后的茶叶能通过排料孔,没有分散的茶叶继续留在内筒直到被分散,成品中不会出现未被分散的茶叶。
上述方案为基础方案,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一:所述筒门铰接在内筒上。铰接在内筒上的筒门,方便打开,同时也使内筒中气流只能从排料孔中排出。
基于优化方案一的优化方案二:所述筒门上铰接有扣件,内筒上设有与扣件对应的扣合柱。扣合柱的设置方便将门固定在内筒上。扣件与扣合件配合可以将筒门固定在内筒上,并且结构简单。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三:还包括覆盖通气孔的气罩,气罩一端连接在外筒上,气罩另一端连接在气泵上。气罩将气泵输出的压力气体统一输送到通气孔,不用一个通气孔配备一台气泵,节约了成本。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四:所述外筒上设有用于接料的接料袋。外筒上设置的接料接料袋方便将分散的茶叶收集起来。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五:所述内筒的封闭端与外筒连接。利用外筒的筒壁将内筒一端封闭起来,不用另外用材料封闭内筒,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茶叶解块筛分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接料袋1、筒门2、茶叶块3、气罩4、第一连接块5.第一通气孔6、第二通气孔7、外筒8、内筒9、第二连接块10、排料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9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