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8×8越野车转向系统转向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179306.1 | 申请日: | 2017-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蒙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2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越野车 转向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8×8越野车转向系统转向方法,改变了现有长轴距大型越野车在复杂路面上的行驶模式,为穿越较深水域提供了多种手段。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型越野车,在泥泞、松软或路面情况复杂的道路上长途行驶能力较弱。了满足大型越野车在复杂路面上行驶的特殊需要,设计了越野汽车转向系统。此系统突破了传统越野车结构的障碍,提出了三种转向方式,为长轴距的大型越野车辆穿越未铺装路面提供了多种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8×8越野车转向系统转向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8×8越野车转向系统,其组成包括:转向油缸和直线位移传感器和控制面板,所述的转向油缸通过两根结构件固定在底盘车架上,液压力经由分配器和管路分配至所述的转向油缸,每个所述的转向油缸上安装有所述的直线位移传感器,所述的转向油缸与转向杆连接,所述的转向杆与悬架由球头连接,所述的直线位移传感器与每个伺服液压泵成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面板与所述的行车计算机连接,所述的行车计算机将方向机的角度数据匹配至相应的所述的伺服液压泵上,所述的控制面板具有传动控制面板和转向控制面板。
所述的8×8越野车转向系统,所述的传动控制面板上分别具有前轴差速锁控制开关、全驱动模式控制开关、取消轴系锁定控制开关、轴间差速锁开关、后轴差速锁开关、低速模式控制开关、液压输出开关和空挡位控制开关。
所述的8×8越野车转向系,所述的转向控制面板具有直行模式显示面板、蟹行模式显示面板和S行模式显示面板。
所述的转向控制面板具有直行模式显示面板、蟹行模式显示面板和S行模式显示面板。
所述的直行模式显示面板为轴一和轴二同步转向,轴三和轴四不执行转向,所述的蟹行模式显示面板为轴一、轴二、轴三、轴四同步转向为同一角度,所述的S行模式显示面板为轴一、轴二与轴三和轴四转向动作相反。
所述的越野车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由驾驶室控制面板发出指令。
所述的8×8越野车转向系的转向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智能液压控制部分为四个轮轴均安装带有直线位移传感器作为闭环控制的液压缸,由独立油泵提供液压动力,各个液压缸可独立工作,行车计算机控制转向角度。当按下控制面板的相应按钮后转向液压缸可执行相应的转向动作。
(1)直行模式:
直行模式为轴一和轴二同步转向,轴三和轴四不执行转向动作,即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车辆前二轴执行转向动作。
(2)蟹行模式:
蟹行模式为4个轴转向动作相同,即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四个轴转向角度为同一角度,此时车辆转向动作为斜向平移,当车辆陷入沼泽淤泥中或较深的车辙中时,使用此模式可轻易脱困。
(3)S行模式:
S模式为前二轴与后二轴转向动作相反,当使用此模式时,驾驶车辆可实现大角度转向动作,对于长轴距越野车在狭窄山路上行驶或规避路面大型障碍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优化了现有长轴距大型越野车在复杂路面上的行驶性能。该转向系统由驾驶员配合控制面板操作,为穿越未铺装路面提供了三种方式。直行模式适用于普通铺装的高速路面行驶,蟹行模式适用于非铺装泥泞路面的脱障动作,S模式适用于复杂路面机动避障行驶,具体使用方式可以由驾驶员自行根据经验选择。
本发明转向角度的调整可由车载计算机微调,精度为±0.5º。后两种模式为特殊模式,适合在非铺装路面或路况复杂的路面行驶,直行模式适合在高速平整的路面行驶。该系统由车载计算机控制,车载计算机接受方向机输出的角度数据后,控制四个伺服液压执行器直接推动车轮转向。由于四个伺服液压缸由车载控制器控制,故转向系统可执行较为复杂的动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转动及转向的控制面板示意图。
图中:23、滤清器,24、液压油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蒙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蒙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9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