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桑叶汁成分的糍粑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9240.6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9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谢振奖;黄志琼;李家文;张志林;秦何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33/1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付倩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桑叶 成分 糍粑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桑叶汁成分的糍粑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桑树是桑科植物。其叶是一种发散风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
糍粑,南方小吃,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用粉碎机后加水搅拌揉成团状,中间夹有芝麻、花生等配料馅,再用蒸笼蒸熟而成,口感香甜。
中国的美食,多数吃起来口味好,但是营养价值不高,吃多了对身体健康无益,特别是小吃类。健康是现代社会很多人最求的目标,因此,当很多人看到眼馋的美食小吃,转念一想不能吃、或者不能多吃,这是比较尴尬的。因此,如何在在美食小吃中加入健康元素,使之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既有口感、风味又对身体有益是今后美食发展的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将桑叶汁和糍粑结合既有美食的口感又有桑叶的食药功能,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桑叶汁成分的糍粑的制作工艺,其将是一种有前景的功能美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有桑叶汁成分的糍粑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
(1)在桑树上采摘桑叶;
(2)向采摘后的桑叶内加入食盐,再加水淹没所有的桑叶;
(3)桑叶浸泡2小时后取出甩干,研磨出桑叶汁,向桑叶汁内加入食糖,再加入鸡蛋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A浆料;
(4)按照桑叶汁的重量称取糯米,用120目网筛的粉碎机将糯米粉碎;按照糯米粉的重量加水,搅拌均匀后制得B浆料;
(5)将芝麻、花生和板栗混合得到混合料,并用45目网筛的粉碎机将混合料粉碎;加入水搅拌均匀,再加入糖搅拌均匀,制得C浆料;
(6)将B浆料分成两部分,将A浆料和第一部分B浆料先充分均匀的混合,捏成小扁团,中间加入第二部分B浆料再包好,揉成圆形,最后蒸熟即可得到含有桑叶汁成分的糍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桑叶本身的医药价值,将桑叶汁和糍粑结合起来,克服桑叶直接食用效果很差,味苦、粗纤维多,难以咀嚼下咽的缺陷,同时由于桑叶汁中既保留了桑叶的医药功能又去除了粗纤维的成分,有效成分更好,口感更滑,再加上其与糍粑的结合,对于推广普及有很大的帮助,达到让桑叶的医药价值在一种美食享受的过程中进入人体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1)中的桑树的种植地要求昼夜温差10℃以上温差大,种植标准为行距1m、株距0.3m;采摘桑叶的时间为中秋节后,并且要求采摘的桑叶为桑树第三叶位至第六叶位完整无缺且绿中带黄的叶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集到的桑叶中微量元素得含量比例高。
进一步,步骤(2)中加入食盐的重量为桑叶的0.01%至0.02%。
进一步,步骤(3)中加入食糖的重量为桑叶汁的0.01-0.03%;加入鸡蛋液的重量为桑叶汁的0.5—5%。
进一步,步骤(4)中称取的糯米和桑叶汁的比重为1:20;加水的重量和糯米粉的比重为1:6。
进一步,步骤(5)中以比重为2:1:1将芝麻、花生和板栗混合得到混合料;加入水的重量为混合料重量的50-70%;加入糖的重量为混合料重量的0.01-1%。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升糍粑的口感。
进一步,步骤(6)中小扁团的重量为20g至30g。
进一步,步骤(4)中用120目网筛的粉碎机,步骤(5)中用45目网筛的粉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含有桑叶汁成分的糍粑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桂林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9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