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和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8558.2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庆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王新发;常亚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光圈 高解像力 透镜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其包括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六片透镜,将各透镜设置不同的屈光力、焦距和凹凸面。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通过使得六片透镜依次沿一设定方向相间隔设置,将各透镜设置不同的屈光力和凹凸面,如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通过设置六片透镜,从而实现光学透镜组的高品质成像,同时兼顾了该光学透镜组的结构简单且轻薄,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和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产品的日益发展与壮大,消费类的电子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许多的电子产品都有成像用透镜,所以这些透镜的也要随着市场的潮流与趋势发展。一方面人们希望他们体积微型化,另一方面希望其所成的像解析力能进一步提高。
目前,市场上成像透镜多采用四片或五片式的镜片进行成像,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成像要求,但是却无法进一步提高成像的品质要求。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类的成像透镜的体积过大,现有的四片式和五片式镜头的屈光配置,容易产生大的像差,也难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材料,合理的透镜屈光率配置和形状,最后使该透镜组成为一个超薄和高分辨率的透镜组,便是目前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设计开发一款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及其成像系统,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和成像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实现光学透镜组的大光圈高解像力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型化的大光圈高解像力的透镜组,包括光圈和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各所述透镜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物侧光学面和像侧光学面;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和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和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和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和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和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和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间距值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间距值的比值位于0.8至1.25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值之比大于等于3。
优选地,各所述透镜均由塑胶材质制作而成。
优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焦距分别为2.63mm、-4.06mm、16.19 mm、3.18mm、4.58mm和-2.52mm。
优选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均为1.545;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1.6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像镜头
- 下一篇:超小型光学系统以及包括该超小型光学系统的便携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