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吸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8420.2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D·B·瓦斯基;J·M·米勒;V·S·伊耶;S·W·索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吸收 结构 | ||
1.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体;
移动地联接至所述车体的机罩组件,所述机罩组件包括:
第一面板构件,其具有第一面板第一边缘和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一面板第二边缘;
第二面板构件,其具有第二面板第一边缘和与所述第二面板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面板第二边缘,其中所述第二面板构件与所述第一面板构件联接,使得所述第二面板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一边缘对准且所述第二面板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边缘对准,其中所述第二面板构件限定在远侧从所述第二面板第一边缘延伸并且远离所述第一面板构件的第一可变形壁以及在远侧从所述第二面板第二边缘延伸并且远离所述第一面板构件的第二可变形壁;
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形壁限定第一多个狭槽且所述第二可变形壁限定第二多个狭槽,使得所述第一可变形壁和所述第二可变形壁中的每一个配置成管理由外力施用至所述机罩组件的能量;
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形壁和所述第二可变形壁中的所述每一个具有朝内表面和朝外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多个狭槽是由所述第一可变形壁的所述朝内表面限定并且延伸穿过所述朝内表面,且所述第二多个狭槽是由所述第二可变形壁的所述朝内表面限定并且延伸穿过所述朝内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形壁的所述朝外表面限定第三多个狭槽,且所述第二可变形壁的所述朝外表面限定第四多个狭槽,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狭槽以及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相对于所述第二面板第一边缘成斜角,且所述第二多个以及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每个所述狭槽相对于所述第二面板第二边缘成斜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狭槽、所述第二多个狭槽、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以及所述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具有相应的狭槽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狭槽、所述第二多个狭槽、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以及所述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包括:
第一狭槽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狭槽端部相对的第二狭槽端部,使得狭槽长度限定在所述第一狭槽端部与所述第二狭槽端部之间并且延伸在其间,其中每个狭槽的所述第一狭槽端部和所述第二狭槽端部沿着所述相应的狭槽轴线定位;
第一狭槽侧和与所述第一狭槽侧相对的第二狭槽侧,使得狭槽宽度限定在所述第一狭槽侧与所述第二狭槽侧之间并且延伸在其间;
狭槽中心,其与所述相应的第一狭槽端部、所述第二狭槽端部、所述第一狭槽侧以及所述第二狭槽侧等距;
其中所述狭槽长度约为所述狭槽宽度的两倍;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狭槽和所述第三多个狭槽沿着第一壁轴线定位,使得所述第一多个狭槽和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的所述狭槽中心定位在所述第一壁轴线上;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狭槽和所述第四多个狭槽沿着第二壁轴线定位,使得所述第二多个狭槽和所述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的所述狭槽中心定位在所述第二壁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每个所述狭槽的大小相等,且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多个狭槽中的其它狭槽等距,所述第二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定位成与所述第二多个狭槽中的所述其它狭槽等距,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定位成与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中的所述其它狭槽等距,且所述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定位成与所述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所述其它狭槽等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相应狭槽的所述狭槽轴线横向于所述第一壁轴线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壁轴线成斜角,使得所述第一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的所述相应狭槽轴线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壁轴线成约53度角;
所述第二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相应狭槽的所述狭槽轴线横向于所述第二壁轴线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壁轴线成斜角,使得所述第二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的所述相应狭槽轴线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第二壁轴线成约53度角;
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相应狭槽的所述狭槽轴线横向于所述第一壁轴线横向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壁轴线成斜角,使得所述第三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的所述相应狭槽轴线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壁轴线成约53度角;以及
所述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相应狭槽的所述狭槽轴线横向于所述第二壁轴线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壁轴线成斜角,使得所述第四多个狭槽中的每个狭槽的所述相应狭槽轴线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第二壁轴线成约53度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4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