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交通大数据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8099.8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铭;叶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树铭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7 | 代理人: | 郭鸿雁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交通 数据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智慧交通大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车辆信息,根据所述车辆信息判断该车辆是否满足开启定位功能的条件;
步骤S2,如果满足开启定位功能的条件,则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获取该车辆的监测点的高精度定位数据,则对所述高精度定位数据、车辆信息、车辆定位开启时的触发条件状态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至远程交通数据平台;
步骤S3,采集城市的高精度的地理信息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根据所述地理信息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构建高精度矢量化的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模型;基于城市交通管理规则、交通临时管制体系、交通运行监控信息构建交通监管体系模型;基于城市气象水文环境数据、地质灾害、应急灾害信息构建的车辆交通运行环境模型;
步骤S4,所述远程交通数据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和分析,基于所述高精度矢量化的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模型、交通监管体系模型、车辆交通运行环境模型,对高精度定位数据与上述模型进行匹配关联分析,获得车辆在交通约束环境下与地理空间随时间所形成重叠、接近、进入和碰撞的拓扑分析结果,以提供通行路线的引导优化、交通调度与管制、临时停车的引导,交通路口红绿灯的优化布局与动态调控,车辆违规行为的自动识别、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驾驶过程中的智慧服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交通大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高精度BIM信息模型、路网跨越工程BIM模型以及相关城市建筑BIM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交通大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移动网络和/或卫星导航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数据的采集,以及与所述远程交通数据平台的数据交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交通大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信息包括:
车主基本信息,包括:车主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车辆基本信息,包括:车型、车牌号码;
车辆状态信息:车辆是否驶入泊车位以及是否发生碰撞、火灾。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慧交通大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交互数据。
6.一种智慧交通大数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数据终端和远程交通数据平台,其中,所述车载数据终端包括:车辆信息集成模块、高精度定位开关控制模块、高精度定位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和数据加密模块;所述远程交通数据平台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大数据分析管理模块、高精度矢量化的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模型建立模块、交通专业化监管大数据模型模块、城市交通环境大数据模型模块,其中,
所述车辆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信息;
所述高精度定位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信息判断该车辆是否满足开启定位功能的条件;
所述高精度定位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满足开启定位功能的条件时,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获取该车辆的高精度定位数据;
所述数据加密模块用于所述高精度定位数据、车辆信息、车辆定位开启时的触发条件状态数据进行加密;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至远程交通数据平台;
所述高精度矢量化的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模型建立模块用于采集城市的高精度的地理信息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根据所述地理信息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构建高精度矢量化的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模型;
所述交通专业化监管大数据模型模块用于根据城市交通管理规则、交通临时管制体系、交通运行监控信息构建交通监管体系模型;
所述城市交通环境大数据模型模块用于根据城市气象水文环境数据、地质灾害、应急灾害信息构建的车辆交通运行环境模型;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
所述大数据分析管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和分析,基于所述高精度矢量化的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模型、交通监管体系模型、车辆交通运行环境模型,对高精度定位数据与上述模型进行匹配关联分析,获得车辆在交通约束环境下与地理空间随时间所形成重叠、接近、进入和碰撞的拓扑分析结果,以提供通行路线的引导优化、交通调度与管制、临时停车的引导,交通路口红绿灯的优化布局与动态调控,车辆违规行为的自动识别、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驾驶过程中的智慧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树铭,未经陈树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0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