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持续牵张应力刺激修复兔跟腱损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7771.1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8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宏;温树正;蔺晓慧;王玉仲;王永飞;殷超;王小龙;姜东;崔立舜;冯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继宏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3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跟腱 应力刺激 修复 断裂 动物模型 功能位 踝关节 牵张 损伤 新西兰雄性白兔 生物力学特征 组织学变化 踝关节活动 蛋白表达 刚度指标 术后修复 修复术 观察 后肢 石膏 检测 创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持续牵张应力刺激修复兔跟腱损伤的方法,包括:采用新西兰雄性白兔,通过后肢跟腱离断术创建兔跟腱急性断裂动物模型;在功能位以石膏固定兔的踝关节,限制兔踝关节活动,给予跟腱断段持续应力刺激,建立早期持续应力刺激下跟腱修复的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及镜下观察明确踝关节功能位固定下,兔跟腱急性断裂修复术后早期的组织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修复组织中I型胶原、TGF‑β1、bFGF、VEGF、PDGF和IGF‑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测定最大强度、最大值载荷以及刚度指标,评价兔跟腱急性断裂术后修复过程中给予早期持续应力刺激后修复组织生物力学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持续牵张应力刺激修复兔跟腱损伤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肌腱损伤是常见的一种损伤,修复后常常发生肌腱粘连或关节僵硬而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肌腱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术中缝合方法的改进和腱鞘的修复和替代上,但各种治疗方法仍未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松弛位石膏固定虽然最大可能地减少了肌腱再断裂的机会,但是也会造成肌腱挛缩或关节僵硬,极大地增加了后期功能锻炼的难度和康复时间,甚至造成了永久的功能障碍,而早期功能锻炼又存在着较高的肌腱再断裂的风险。能否将肌腱缝合术后的松弛位石膏固定改为功能位石膏固定将对后期功能锻炼的难易和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续牵张应力刺激修复兔跟腱损伤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肌腱缝合术后的松弛位石膏固定改为功能位石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持续牵张应力刺激修复兔跟腱损伤的方法,包括:采用新西兰雄性白兔,通过后肢跟腱离断术创建兔跟腱急性断裂动物模型;在功能位以石膏固定兔的踝关节,限制兔踝关节活动,给予跟腱断段持续应力刺激,建立早期持续应力刺激下跟腱修复的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及镜下观察明确踝关节功能位固定下,兔跟腱急性断裂修复术后早期的组织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修复组织中I型胶原、TGF-β1、bFGF、VEGF、PDGF和IGF-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测定最大强度、最大值载荷以及刚度指标,评价兔跟腱急性断裂术后修复过程中给予早期持续应力刺激后修复组织生物力学特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析研究踝关节功能位固定所致的持续应力刺激对兔跟腱急性断裂术后修复过程中组织结构学及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和肌腱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根据腱急性断裂术后早期持续应力刺激下的组织修复机制。提供一种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石膏固定的新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通过持续牵张应力刺激修复兔跟腱损伤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肌腱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修复后常常发生肌腱粘连或关节僵硬而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肌腱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术中缝合方法的改进和腱鞘的修复和替代上,但关于术后的功能恢复一直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加之肌腱断裂最常见于中青年人,对家庭、社会的影响较大,应当给予重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继宏,未经王继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7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