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械及热处理的玻纤带与管件复合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7207.X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5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周章银;范杨;戚明智;卢飞;於凤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08;F16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械 热处理 玻纤带 复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件表面增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机械及热处理的预浸玻纤带与PE、PP、PA等非金属管件复合工艺。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带采用耐高温高强型玻璃纤维,通过预浸非金属材料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耐高温、保温隔热、绝缘、防火阻燃、耐腐蚀、耐老化、耐气候性、高强度、外观光滑等特点。主要分为玻璃纤维保温隔热带、硅橡胶玻璃纤维防护隔热带、玻纤防辐射保温隔热带玻璃纤维带玻璃纤维带等。
目前部分非金属管件表面是采用玻纤丝增强,用环氧树脂粘接,俗称玻璃钢管,该工艺制作的复合管缺点是无柔性,山川、森林等很多场合不适合使用。另外其制作工艺一般为定长生产,需要长时间加热保温,工序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械及热处理的玻纤带与管件复合工艺,通过玻纤带与管件的多次缠绕和复合工艺,实现管件的表面强度的增强,通过缠绕机与加热器进行组合的方式形成一套连续对预浸玻纤带与非金属管件的缠绕动作和加热动作,解决了现有的管件柔性要求及连续生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机械及热处理的玻纤带与管件复合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初次玻纤带的缠绕:将多层玻纤带缠绕在管件的表面;
步骤二,第一道加热:对已缠好的玻纤带加热,使多层玻纤带之间及玻纤带与内管粘结为一体;
步骤三,初步冷却;
步骤四,二次玻纤带的缠绕:再次缠绕外层玻纤带;
步骤五,第二道加热:将步骤一初次玻纤带的缠绕与步骤四的二次玻纤带的缠绕进行复合;
步骤六,二次冷却;
步骤七,收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初次玻纤带的缠绕:将多层玻纤带缠绕在管件的表面,通过缠绕机将多层玻纤带缠绕在内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第一道加热通过远红外加热管对已缠好的玻纤带加热,使多层玻纤带之间及玻纤带与内管粘结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初步冷却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进行对步骤二第一道加热后的冷却,冷却降温幅度在0-100摄氏度的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六,二次冷却采用空气冷却和水循环冷却共同冷却的方式进行,使玻纤带与管件复合后冷却至室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通过牵引机进行恒速收管过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玻纤带与管件的多次缠绕和复合工艺,实现管件的表面强度的增强,通过缠绕机与加热器进行组合的方式形成一套连续对玻纤带与管件的缠绕动作和加热动作,通过多套实现对不同玻纤带与管件复合强度工艺的设定,具有复合工艺简单,效率高系统化程度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机械及热处理的玻纤带与管件复合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机械及热处理的玻纤带与管件复合工艺,玻纤带采用预浸玻纤带,管件为PE、PP、PA等非金属管;其复合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初次玻纤带的缠绕:将多层玻纤带通过缠绕机缠绕在管件的表面;初次玻纤带的缠绕:将多层预浸玻纤带缠绕在管件的表面,通过缠绕机将多层预浸玻纤带缠绕在内管。
步骤二,第一道加热:对已缠好的预浸玻纤带加热,使多层预浸玻纤带之间及预浸玻纤带与内管粘结为一体;第一道加热通过加热器产生的远红外加热管对已缠好的预浸玻纤带加热,使多层预浸玻纤带之间及预浸玻纤带与内管粘结为一体。
步骤三,初步冷却;初步冷却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进行对步骤二第一道加热后的冷却,冷却降温幅度在0℃-100℃的范围。
步骤四,二次预浸玻纤带的缠绕:设置第二套缠绕机,再次缠绕外层玻纤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72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