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节能阳光房建筑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6368.7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汪颖;卢艳;荆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绿色都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E04B1/74;F24J2/05;F24J2/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8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阳光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低碳节能阳光房建筑物。
背景技术
阳光房也称为玻璃房,外文名:winter garden。阳光房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全明非传统建筑,以达到享受阳光,亲近自然的目的。阳光房是国内外追求自然、时尚人士所推崇的建筑。阳光房是广泛在华北地区上海地区研究的胜利实业需要根据场所使用需求以及个人爱好进行设计和建造,室内布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装饰。阳台或露台阳光房,处于整套居室内,因此视觉连性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其与建筑整体风格要相符,同时整体色调尽量保持一致。
目前的阳光房由于是全透明的,因此在光照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比如夏季就会因为阳光房采集内光照强度较大,不能留得住人,并且在高温状况下的阳光房还会有闷热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照射到阳光房上的阳光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节能阳光房建筑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碳节能阳光房建筑物,包括:阳光房本体,所述阳光房本体包括顶部的房顶,所述房顶包括依次间隔排列安装的若干个透明保温板和若干个一端密封的吸放热管,所述吸放热管内部通过隔温层分别隔成密闭空间结构的吸热腔和散热腔,所述吸热腔在房顶顶表面处且外壁是透明材质真空玻璃结构的隔温壁,所述散热腔内部设有与散热腔同向且延伸到散热腔底部的交换管,所述吸放热管开口的一端延伸固定在集热箱内部,所述交换管在集热箱内部的一端设有高温水泵,所述高温水泵的出液端与集热箱内部相通。
本发明在使用时:
在本发明使用的时候,在夏季由于光照强度大,导致阳光房本体顶部接受到的光照强度多,因此当光照射到吸放热管的时候,此时由于吸热腔内充满了导热材料,此时由于内部设有的吸热层,光线照射到吸热层后产生的热量会进入导热材料,由于在导热材料内部的接受热量的不同,因此产生了温度差,此时,温度较高的导热材料会进入集热箱内;在这种循环的情况下,就使得集热箱内部的导热材料温度会越来越高。在夜间或者是需要给室内增加高温的时候,此时打开集热箱内部的高温水泵,这样高温状态下的导热材料会从集热箱进入散热腔,然后通过交换管进入高温水泵然后再次进入集热箱,这样构成了一个散热循环,由于散热腔的外壁采用的是易传热材料,因此集热箱内部导热材料内部的热量就会在需要的时候进入阳光房内部,实现了白天储存热量,夜晚缓慢释放热量的目的。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低碳节能阳光房建筑物,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温壁的外壁是由四周密封且内部是真空状态的内外两层透光材料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放热管和集热箱内部填充乙二醇或丙三醇液体导热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热箱侧壁内部还固定连接若干个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延伸到集热箱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放热管的整体形状是直线型且吸放热管的封闭一端低于开口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放热管的整体形状是弧形结构且弧形的最高点位置低于吸放热管开口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加热系统对阳光照射的热量吸收不仅减少了直射光照对阳光房的的影响,还吸收和储存了热量;并且由于设有的热量的集热箱,还可以在夜间通过控制高温水泵的工作快慢改变释放热量的多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吸放热管内部结构图;
图中:1阳光房本体、2房顶、21保温板、22吸放热管、23吸热层、24隔温层、25吸热腔、251隔温壁、26散热腔、261交换管、3集热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绿色都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绿色都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6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效利用光能的建筑屋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防水卷材摊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