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制陶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6253.8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1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钟奇军;胡劲;王华昆;李军;王玉天;王开军;张维均;段云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10 | 分类号: | C04B35/10;C04B35/626;C04B35/634;C04B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制 陶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制陶瓷的方法,属于烧制陶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是最古老的一种材料,是人类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的经化学变化而制成的产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它和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并列为当代固体三大材料。 由于陶瓷的原子结合方式是键能较大的离子键、共价键或者离子-共价混合键,所以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耐热冲击、高强度、硬质、高刚性、低膨胀、隔热以及不吸收外来物质等许多优良性质。陶瓷材料的应用范围很广,在日用、卫生、建筑、化工、电气、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不仅如此,陶瓷材料潜在的应用对经济也会有很大影响。
传统方法在陶瓷烧制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容易使陶瓷破裂及坍塌,陶瓷烧结后尺寸变化较大,不能近终成型,有些领域要求陶瓷尺寸误差小,传统的烧结方法不能满足,因此也制约了陶瓷在很多领域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制陶瓷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样:将粉体原料按比例称量,加入粘结剂,球磨、干燥、过筛、造粒后制成生坯;
(2)烧结:将镓盛在氧化锆坩埚中,再将生坯放在其上,烧结后随炉冷却得到所需陶瓷。
本发明所述方法适用于烧结温度小于2100℃且密度小于5.904g/cm3的陶瓷,因为镓的沸点为2204℃,温度过高会使镓沸腾,从而影响烧结,而如果密度大于镓的密度,即大于5.904g/cm3,生坯会沉入镓液体中,从而影响烧结效果。
本发明步骤(1)粘结剂为陶瓷制备过程中的常规粘结剂,例如聚乙烯醇( PVA ) 、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等,粘结剂质量分数为5%~10%,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6%~10%。
本发明步骤(1)球磨过程为常规方法,优选的,球磨过程中球磨机的转速为300 r/min~500 r/min,球磨时间为12~24 h。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1)干燥后过100目筛。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1)成型方式为冷等静压成型,成型压力为180~200 MPa,压力作用时间为1~4 min。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1)中干燥的条件为: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10~22 h。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所述烧结温度为1400~2100℃,烧结温度保温时间为1~3 h。
本发明的原理为:本发明采用镓作为陶瓷烧结时的承载体,即将镓盛在氧化锆坩埚中,再将生坯放在其上进行烧结,烧结时镓会熔化为液体,生坯会漂浮其上,从而改善了炉膛温场不均的问题,使陶瓷受热更加均匀,烧制出的陶瓷致密度好,尺寸变化不大,基本达到近终成型,而且烧制时液体会给生坯提供浮力,有效的改善了样品的坍塌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镓作为陶瓷烧结时的承载体,烧制出的陶瓷更加致密。
(2)采用镓作为陶瓷烧结时的承载体,烧制出的陶瓷近终成型。
(3)采用镓作为陶瓷烧结时的承载体,烧制出的陶瓷硬度更高。
(4)采用镓作为陶瓷烧结时的承载体,烧制出的陶瓷抗弯强度更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操作简单,对实验条件要求低,效果明显,而且对比传统烧制方法烧制出的陶瓷,优点明显,此发明不仅可以提高陶瓷的致密性、硬度、抗弯强度,而且使陶瓷近终成型,是陶瓷烧结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未用镓作为载体烧制陶瓷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用镓作为载体烧制陶瓷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5未用镓作为载体烧制陶瓷的SEM图;
图4为实施例5用镓作为载体烧制陶瓷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内容。
实施例1
(1)称取Al2O3粉99.0 g,MgO粉0.4 g,SiO2粉0.6 g,加入8 g质量分数为7%的PVA水溶液,在无水乙醇中混合后,置于转速为350 r/min的行星式球磨机中球磨16 h,将球磨好的混合物在100℃下干燥18 h后过100目筛,造粒,然后在200MPa的冷等静压下保压时间为4 min,压制成型。
(2)将生坯放在盛有镓的氧化锆坩埚中,以5℃/min升温至550℃,保温1 h,然后以10℃/min升温至1600℃,保温2 h,随炉冷却至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6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暖型尾气节能热交换器
- 下一篇:自行车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