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4953.3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易力;汪洋;职浩峰;李金朋;仝瑞建;钱璟;杨学义;郭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炊万庭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生物 多功能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被膜是一种微生物聚集群体,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粘附在非生物或活性组织表面,包被于自体产生的粘液性不均一聚合基质中,形成一种与浮游细菌相对应方式生长的群体,由菌体和胞外多聚物组成。生物被膜态细胞无论表形还是生理学特征上都与浮游态有所不同,其中比较典型的性质就是增加了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目前,很多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于生物被膜的形成,至少65-80%的感染被认为与生物被膜有关。
由于生物被膜更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就需要加大对生物被膜的研究力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即:只能培养液体环境或气体环境下的生物被膜,并且只能一次培养一种材料下的生物被膜。在生物被膜的高危害性、迫切需要大量研究的情况下,单一的培养装置和繁琐的培养步骤给科研人员带来很重的工作负担,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无法快速推动生物被膜研究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构造简练,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能够为细菌生物被膜的大量研究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液体培养基、CO2和空气的培养基贮存罐、蠕动泵组件以及生物被膜培养罐,所述培养基贮存罐与蠕动泵组件之间通过导管Ⅰ连接,蠕动泵组件与生物被膜培养罐之间通过导管Ⅱ连接,所述生物被膜培养罐为带有密封盖的筒体,生物被膜培养罐的底部侧壁连接有供取样检测和排出废液的输出管,生物被膜培养罐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圆盘,圆盘上设置有多组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卡槽,卡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圆盘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圆盘上设置有六组或八组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卡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每组卡槽由边缘槽和中心槽两部分组成,且边缘槽和中心槽的开口相互对应,使培养载体卡设在两者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生物被膜培养罐的密封盖上具有可供导管Ⅱ穿入的通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构造简练,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能够为细菌生物被膜的大量研究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2、本发明的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可以通过蠕动泵组件连续向培养基贮存罐通入气体培养基,营造气体环境,且可以连续通入气体,营造流动的气体环境;还可以通过蠕动泵连续向培养基贮存罐通入液体培养基,营造流动的液体环境,且可以连续通入液体,营造流动的液体环境;通过调节蠕动泵的输入速度,以一定的速度通入气体或液体,适应不同细菌的培养要求;
3、本发明的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在圆盘上设置了多个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卡槽,矩形培养载体增加了培养载体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且可以同时放置不同材料制的的培养载体,以鉴别相同环境下,不同材料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培养装置的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培养基贮存罐,2、导管Ⅰ,3、蠕动泵组件,4、导管Ⅱ,5、输出管,6、生物被膜培养罐,7、培养载体,8、圆盘,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师范学院,未经洛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4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