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机用的负压吸风集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4426.2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臻;李新荣;袁龙超;杨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387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机 负压吸风 集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机用的负压吸风集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紧密纺纱技术与传统环锭细纱机相比紧密纺纱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但是只考虑最大化减少毛羽量,使纱线表面光洁,纺出的纱线会发干发硬,织物舒适感低。
公开号为104153062A,发明名称为“一种紧密纺纱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装置包括后下罗拉、后上皮辊、中下罗拉、中上皮辊、第一胶辊、第二胶辊、网眼吸风罗拉和吸风风机,网眼吸风罗拉表面设置有网眼,网眼吸风罗拉内设置有圆形截面的吸聚管,吸聚管与吸风风机相连,吸聚管上装有一个吸气槽,吸气槽上开有一个由后向前逐渐变窄的V形狭槽,网眼吸风罗拉上方设置有第一胶辊和第二胶辊,网眼吸风罗拉和第一胶辊组成纱条加捻握持钳口,网眼吸风罗拉和第二胶辊组成前牵伸钳口,网眼吸风罗拉后方依次设置有中下罗拉、中上皮辊和后下罗拉、后上皮辊。此项发明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但是纺出纱线质量较干硬,织物舒适感差,而且在原有机器上不易进行改装且成本较高。
公开号为202595375U,发明名称为“一种加热式机械立体紧密柔洁纺纱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装置包括与设有两组磁铁的保持架轴连接并与下罗拉相贴合且开有集束沟槽的紧密件,在紧密件上设有密封盖,紧密件内设有加热芯,加热芯位于集束沟槽和密封盖之间,加热芯紧贴集束沟槽,加热芯和密封盖之间设有绝热层。加热芯经导线外接电源。此项发明对经过集聚沟槽的纱线须条进行在线“柔化”处理,大大降低须条纤维初始模量,提高纤维“易抚顺”性能,解决了高刚度、高弹性卷曲纤维集聚握持困难的问题,提升纤维紧密成纱性能,进一步大幅降低纱线毛羽。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影响了加工环境,增加了能耗,且对于棉等本身就比较柔软的材质效果不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纺织机用的负压吸风集聚装置,采用本装置纺出的纱线毛羽量介于传统纺纱和常见紧密纺之间,同时纱线强力较好、纱线条干值降低,增强了纱线织物舒适感。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纺织机用的负压吸风集聚装置,包括空心杆件,所述的空心杆件通过管道与抽风机相连,所述的空心杆件安装在前罗拉与中罗拉之间,在所述的空心杆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的空心杆件两端的支撑件插在中罗拉前后两端的轴承座内,在所述的空心杆件的上面沿杆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有多个负压吸风孔,负压吸风孔的个数与安装在摇架上且与中罗拉相对设置的中罗拉皮辊的个数一致,所述的负压吸风孔的开孔方向设置为:沿纺纱从中罗拉进入前罗拉的运行方向设置,在对应每一个负压吸风孔的位置的空心杆件上套有一个带孔套圈,每一个所述的带孔套圈同时与中罗拉、空心杆件以及套圈张紧装置套在一起,每一个所述的带孔套圈与连接在摇架上的中罗拉皮辊上的套圈一一对应贴合设置,中罗拉上的带孔套圈、中罗拉皮辊上的套圈以及负压吸风孔的位置设置为:纺纱从中罗拉上的带孔套圈以及皮辊上的套圈之间经过的同时经过负压吸风孔。
采用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装置设置在中罗拉与前罗拉之间,在纱线变速点之前对其进行集聚,增大了摩擦力界,提高了条干均匀度,同时在前罗拉完成牵伸后,又会出现加捻三角区,所以会产生毛羽,但是这个加捻三角区比传统环锭纺纱的加捻三角区要小很多,使用本装置纺出的纱线毛羽量介于传统环锭细纱机纺出的纱线和目前紧密纺纱纺出的纱线之间,因此毛羽量比较适中,既大幅降低了毛羽的出现并增强了纱线的强力、降低了纱线条干值,又使纱线的舒适感和实用性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异形负压吸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包含本发明在内的牵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装置是在已有纺织机的改进,除改进的下销处的结构,其余部分采用现有结构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44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专用车位的充电桩
- 下一篇:电动教练车离合器免损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