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验用储层条件下气体微流量测定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4277.X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7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民;潘伟义;吕成远;伦增珉;王海涛;赵春鹏;郎东江;周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 用储层 条件下 气体 流量 测定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用储层条件下气体微流量测定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蓝宝石管;入口端接头,连接至蓝宝石管的一端,入口端接头包括入口端进气口和入口端进液口;出口端接头,连接至蓝宝石管的另一端,出口端接头包括出口端进气口;第一注入泵,第一注入泵设置于入口端;液体中间容器,液体中间容器设置于第一注入泵与入口端进液口之间;第二注入泵,第二注入泵设置于出口端;气体压力容器,气体压力容器设置于第二注入泵与出口端进气口之间。本装置的优点在于:操作方法简单、便捷,且具有较高精度的测试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实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实验用储层条件下气体微流量测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岩心的渗透率是储层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而致密岩心或页岩岩心渗透率非常低,气体在岩心中的流动速度会非常慢,气体的流量难以准确测定,这会给岩心的物性参数测试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目前的岩心渗透率测试大多是在常温、出口为大气压下的条件进行,这不能表征储层条件下气体在岩心的渗流特性,因此,需要准确测定储层条件下气体在致密岩心中的流速。
在室内实验大多是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测定储层条件下气体流量,目前室内实验的方法如下:皂沫流量计法,储层条件下的气体经过回压阀后,在大气压下通过计量皂沫通过流量管的时间来计算气体的流量,采用这种流量测定方法一是人为误差大,二是气体在通过回压阀时,流动难以保持稳定持续,误差大;节流毛细管法,该方法同样是把储层条件的气体转化为大气压下进行测量,不能测定带压气体的流量;微量气体流量测定装置,采用浮子式气体流量计,不适用于带压气体的流量测定;气体流量计,采用气体管道内的传感器组件来测量气体流量,当流量比较小时,对传感器组件精度要求较高,当气体压力较高时,传感器组件不一定能正常检测;基于静态膨胀法真空标准的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将校准室内的气体通过小孔引入到真空系统中,根据小孔的流导和气体压力衰减系统内的压力得到气体流量,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室内实验较高压力下气体流量的测定;对于带压气体流量测量,提出了一种气体体积流量测量装置,通过微处理器测量气体压力与初始压力的压差,从而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注射泵以相应的速度抽气,测量气体流量,当流量非常小的时候微处理器检测的压差信号比较小,这就对注射泵精度要求很高;高压气体流量计量标准装置,采用称重法,对微量气体流量测定,在一段时间内,气体质量变化非常小,难以测定前后质量差;超声波气体流量测定方法,是测量超声波脉冲信号从发射传感器发射后到接受传感器之间的渡越时间,但对于微小流量,尤其是超声波在气体中传播时间的时差可能难以区分,不易检测出气体的微小流量。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实验用储层条件下气体微流量测定装置及方法,能够直接测定较高压力微量气体的流动速度。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验用储层条件下气体微流量测定装置及方法,其能够直接测定较高压力微量气体的流动速度。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实验用储层条件下气体微流量测定装置,包括:
蓝宝石管;
入口端接头,连接至所述蓝宝石管的一端,所述入口端接头包括入口端进气口和入口端进液口;
出口端接头,连接至所述蓝宝石管的另一端,所述出口端接头包括出口端进气口;
第一注入泵,所述第一注入泵设置于入口端;
液体中间容器,所述液体中间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入泵与所述入口端进液口之间;
第二注入泵,所述第二注入泵设置于出口端;
气体压力容器,所述气体压力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入泵与所述出口端进气口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4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