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沥青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3253.2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5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滨;盛燕萍;赵桂娟;郭平;柯胜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1/00;C08K7/24;C04B26/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沥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沥青。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度过飞速发展期,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矿石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15-20年),从现在起,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包括实验室内的老化沥青和现场道路回收的废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届时通过再生利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否则这些巨大的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只能白白的废弃掉,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现阶段主要采取厂拌热再生为主,添加的为芳烃含量高,饱和分含量低的高分子有机物为主,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取得一些经验积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功能单一;不节约能源,进行再生时,旧沥青、矿料依然需要加温到150℃以上,会耗费大量能源;铺设过程中沥青混合料需要全程保持在130℃以上,且需摊铺碾压快速成型;没有有效降低道路施工成本,而且要封闭交通,影响车辆的顺畅通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道路铺设成本;未做到大幅度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品质要求逐年上升,而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让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中国是全球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每年食用油的消费总量高达2500多万吨,棕榈油的消费占比逐年上升,相关的棕榈油企业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南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种植的棕榈果并不能满足每年我国的棕榈油消费,还要大量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在生产出使用棕榈油的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棕榈壳,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棕榈壳作为燃料使用,这种方法在马来西亚一些水泥厂较为常用,但是在国内仅在上述地区采用燃烧法处理棕榈壳,因为在目前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会加重温室气体的排放,且棕榈壳灰也会增加雾霾的产生,加重空气污染。
棕榈油消费的逐年提高,压缩了其他食用油的使用量,花生油由于含8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脂肪酸构成,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国内的人们选择的花生油的比例逐渐提高,相比之下,大豆油的使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在油炸食品时大量采用大豆油,其价格也维持在5000元/吨~7000元/吨波动,许多大豆油开始转供给肥皂企业。
面对每年大量的大豆油脂或不能再次利用的大豆油脂以及棕榈壳废料,如果将其在道路旧沥青再生中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使用过大豆油的再次利用,防止其以地沟油或食用油的形式重新返回餐桌,还可以解决燃烧棕榈壳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棕榈灰二次处理带来的污染。以此生产的再生剂会明显改善再生沥青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降低再生沥青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价格,是将这种固体废弃物以环保高效的形式有效利用的方法。鉴于此,亟需研发出一种新的沥青再生技术,其能够快速进行再生,降低成本费用,进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以及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快速开放交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大豆油脂和棕榈壳灰为再生剂的再生沥青再生沥青;其大量利用大豆油脂及棕榈壳燃烧后的废弃粉灰,搭配提高和改善旧沥青的粘结性、流动性,提高对集料的裹覆性,在一般温度下即可生产再生沥青,且均到规范要求的基质沥青性能,再生剂的组成均为废料,属于废物再利用,价格低廉,且施工简单,易于掌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沥青,包括旧沥青和再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剂为大豆油脂和棕榈壳灰,所述棕榈壳灰为棕榈壳燃烧后产生的灰烬。
上述的一种再生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棕榈壳灰的用量占再生沥青总重量的2%~4%,所述大豆油脂的用量占再生沥青总重量的10%~15%,所述旧沥青的用量占再生沥青总重量的81%~88%。
上述的一种再生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沥青的制备方法为:将旧沥青在温度为130℃~150℃的条件下加热熔融,然后将大豆油脂和棕榈壳灰加入到熔融态的旧沥青中,之后在剪切转速不小于3000r/min的条件下剪切拌和至少5min,得到再生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3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新型配液罐的自动灌装机
- 下一篇:罐式啤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