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0507.5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2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化;向诚;桂玲;贾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99/00 | 分类号: | A01M99/00;G01H17/00;G01P5/00;G01P1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黄美玲;宁星耀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象 在线 检测 系统 | ||
一种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显示控制器(又称上位机)和栗实象检测装置(又称下位机)。上位机集信息显示、操作控制于一体,由触摸式显示器构成,实现良好的人机对话。下位机用于检测栗实象主要生物特性参数,并将其与预先存储在微控制器内的栗实象生物特性标准值进行对比,诊断出有无该虫害存在。若有,下位机的微控制器驱动下位机报警模块发出语音预警,并将检测信息上传上位机显示;同时,将检测信息存入EEPRAM内,以便用户通过USB口导出进行云扩展或开展其它后续研究分析。本发明十分有利用户及时准确地掌握板栗园栗实象虫害情况,具有误报率低、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实时性强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检测技术与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虫害较多,被害果实丧失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危害板栗的蛀果害虫最主要是栗实象。栗实象全称栗实象鼻虫,又叫栗实象甲,对板栗的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因此, 如何从源头上对栗实象在还未对果实造成危害之前就开展检测以便进行无公害防治,对发展板栗生产,减少栗农经济损失已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对栗实象的检测还停留在原始的肉眼观察阶段,缺乏实时性、科学性,智能性不高。由于栗实象成虫出土羽化后会立即飞往板栗树取食板栗树幼嫩组织,经过7~10d营养补充, 开始在刺苞或叶片上交配。在飞往栗树及取食幼嫩组织时产生的最显著的信号是飞往栗树时的翅膀扇音频频率和取食幼嫩组织时的声频频率,因此可用这些信号来对栗实象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的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诸多缺点,并实现节能环保。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所述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显示控制器(又称上位机)和栗实象检测装置(又称下位机)。上位机与下位机双向连接。上位机集信息显示、操作控制于一体,由触摸式显示器构成,实现良好的人机对话。栗实象检测装置(又称下位机)用于检测栗实象主要生物特性参数,并将其与预先存储在栗实象检测装置的微控制器内的栗实象生物特性标准值进行对比,诊断出有无该虫害存在。若有,下位机的微控制器驱动报警模块发出预警,并将检测信息上传上位机显示;同时,将检测信息存入栗实象检测装置的EEPRAM内,以便用户通过拓展USB接口导出开展后续分析或进行云扩展。
所述栗实象主要生物特性参数包括栗实象啃食板栗树幼嫩组织的声波信号和栗实象成虫飞往板栗树时翅膀扇动时的音频信号。
在本发明中,所述显示控制器(上位机)由5.6寸LCD触摸式彩色显示屏构成,由栗实象检测装置的微控制器直接驱动,显示控制器(上位机)与栗实象检测装置的微控制器通过双向串口总线通信。LCD屏上设计有UI操作界面,实现良好的人机对话。UI操作界面分为主、子两层结构,主UI操作界面用来显示、控制操作,子UI操作界面用来查看虫害具体方位。
在本发明中,所述栗实象检测装置包括:微控制器、电源模块、音频检测模块、声波检测模块、风速检测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音频检测模块、声波检测模块、风速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均通过串口总线与微控制器相连接。在考虑风速、风向对音频、声频影响的基础上,实现多角度、准确地对栗实象主要生物特性参数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中,所述栗实象检测装置还包括:扩展Flash数据存储模块(EEPRAM)、外接USB接口。扩展Flash数据存储模块(EEPRAM)、外接USB接口亦均通过串口总线与微控制器相连接。扩展Flash数据存储模块(EEPRAM)用于扩大检测数据存储容量;外接USB接口便于用户导出所存储参数,开展云扩展或其它后续研究分析。
在本发明中,所述音频检测模块主要包括:带整形放大电路和带通滤波器的音频传感器、第一多路选择开关和鉴频器,音频传感器通过第一多路选择开关与鉴频器相连,鉴频器与微控制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工作用太阳能驱蛇装置
- 下一篇:蜜蜂标本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