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0426.5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4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手套 自动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检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手套更换频率较高的行业,通常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更可以大大节约更换成本,比如医疗行业、实验室、食品加工行业等对卫生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按材质一般分为塑料一次性手套、乳胶一次性手套、丁腈一次性手套。目前,一次性手套的密封性检测普遍所采用的方法为,将手套内部冲入空气,将手套朝手指方向进行卷曲,并保持一次性手套开口的封闭,当卷曲到一定程度后,手套内部的空气因压缩而压力增大,促使一次性手套膨胀,然后由人工观察检测是否出现漏气现象。
现有的检测方式通过人工进行检查,效率不高,花费的时间长,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检测时对手套进行拉伸,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由工作台和垂直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支撑架组成,工作台上设有若干个检测腔,检测腔上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两组支撑板,且两组支撑板位置对称,检测腔的两侧内壁上侧设有位置对称的伸缩腔,两组伸缩腔内均滑动连接有密封夹板,两组所述密封夹板相对的一侧设有弹性垫,两组密封夹板远离弹性垫的一侧中央垂直连接有电动推杆的端部,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伸缩腔的底部,所述支撑板上卡装有限位套筒,限位套筒的下侧设有手套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正上方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检测头、压力传感器、基板、电动气缸和导向套,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电动气缸,电动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架垂直连接有基板,活塞杆的外侧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固定安装在机架的支撑架上,所述基板远离活塞杆的一侧连接有柱状的检测头,检测头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设有送气道,且送气道呈圆形分布,所述检测头靠近限位套筒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两组所述密封夹板均为半圆形板,且两组密封夹板的直径与手套套筒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基板靠近检测头的一侧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支撑架内设有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PTG500,控制器的型号为TYC-Z。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支撑架上设有警示灯,警示灯为红色,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警示灯相连。
优选的,所述手套套筒上套接有一次性手套的袖口部分,且手套套筒的直径略大于袖口处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型号为TG-300-D,电动气缸的型号为SC50X200。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和弹性垫均为橡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密封夹板和手套套筒的配合,保证了手套袖口的密封性,且不会磨损手套,通过导向套可以控制活塞杆的运动方向,通过检测头、压力传感器的配合,装置送气快,通过对一次性手套内部气体的压力检测能够准确、有效的检测出一次性手套的密封性,警示灯可以使操作者准确判断手套的密封性好坏,装置结构简单,可自动检测且检测结果精准、操作方便,提高了一次性手套检测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的检测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的密封夹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一次性手套自动检测机的检测头的仰视图。
图中:1机架、2支撑板、3密封夹板、4电动推杆、5限位套筒、6手套套筒、7检测头、71送气道、8压力传感器、9基板、10电动气缸、11导向套、12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