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制作火龙果架盘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0410.4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3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贺福强;姚学练;钱兴安;张小飞;刘泰隆;解思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贵州绿色未来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13/02;B28B7/10;B28B1/09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制作 火龙果 机构 | ||
1.一种自动制作火龙果架盘机构,包括设置在地面(59)上的机架(31),其特征在于:在地面(59)上设有基坑(57),在机架(31)的顶部设有料斗总仓(1),在料斗总仓(1)的底部设有料斗阀板(23),在料斗总仓(1)下方设有压模部件(55),在压模部件(55)下方设有下模盘部件(56),在下模盘部件(56)下方设有木托板(17),在木托板(17)放置在缓冲底梁(50)上,缓冲底梁(50)上固定在机架(31)上,在机架(31)下方设有处于基坑内的钢筋输送线装置(60);压模部件(55)及下模盘部件(56)共同连接在升降机构(58)上,升降机构(58)安装在机架(31)上;所述的压模部件(55)包括吊架(5)、压模焊接件(15)、支撑轮部件(40)、压缩弹簧(39)、三厢附着式振动器(3)及气缸悬臂组件(70),支撑轮部件(40)连接固定在吊架(5)的上方,支撑轮部件(40)分别在机架(31)上的角钢架上行走,在该角钢架的顶部安装气缸悬臂组件(70),气缸悬臂组件(70)包括2个标准气缸(26)、鱼眼接头(42)及连接座(71),气缸杆末端与鱼眼接头(42)相连接,鱼眼接头(42)固定在与吊架(5)焊接在一起的连接座(71)上;在吊架(5)的中部设有压架(38),在压架(38)的顶部设有三厢附着式振动器(3),在压架(38)底部连接有压模焊接件(15),在压架(38)的中间梁上固定着8个带压缩弹簧的螺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作火龙果架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料斗总仓(1)的外侧设有对称分布的方管支撑件(20),在料斗总仓(1)的侧壁上设有三厢附着式振动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作火龙果架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阀板(23)包括无杆气缸(37)、阀板(34)、流利条(35),流利条(35)连接在阀板(34)的上方,在每个流利条(35)上均设有滚轮(33)及相应的支撑件,滚轮(33)的中心轴固定在支撑件上,阀板(34)的上表面与料斗总仓(1)的出口处扩展的面板相接触,阀板(34)的下表面与无杆气缸(37)的滑块(36)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作火龙果架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盘部件(56)包括框模(16)、胶木板(41)、标准气缸(26)、三厢附着式振动器(3)、托条组件(61)和面板(7),框模(16)设置在面板(7)上,并连接为一体,面板(7)的一侧长边、两侧短边分别焊接固定板,框模(16)的底面与木托板(17)相接触,标准气缸(26)和三厢附着式振动器(3)连接在一侧长边的固定板,标准气缸(26)的气缸杆末端通过鱼眼接头(42)与胶木板(41)连接,在面板(7)背面安装托条组件(61),托条组件(61)由双联气缸(44)及托条(45)组成,托条(45)连接在双联气缸(44)的缸杆的末端,另一个三厢附着式振动器(3)通过紧固件连接在面板(7)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作火龙果架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底梁(50)包括槽钢1(47)、槽钢2(48)、圆柱螺旋压缩弹簧(46)及六角头螺栓(49),木托板(17)位于下模盘部件(56)的下方,并放置于槽钢1(47)上,槽钢1(47)与槽钢2(48)朝向相反,并通过六角头螺栓(49)连接,圆柱螺旋压缩弹簧(46)缠绕在六角头螺栓(49)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作火龙果架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输送线装置(60)包括用于放置加固钢筋(52)的托架盘(32)、托架盘气缸(18)、托架(53)、涡轮减速机、驱动小车链条(54)、小车托盘(9)、行走轮(27)及导轨(10),托架盘(32)固定在托架(53)上,在托架(53)下方设有托架盘气缸(18),托架盘气缸(18)的末端固定在小车托盘(9)上,涡轮减速机及电机(8)固定在小车托盘(9)上,涡轮减速机及电机(8)输出轴连接主动轮(19),在小车托盘(9)底部设有行走轮(27),主动轮(19)通过驱动小车链条(54)与行走轮(27)的从动轮连接,行走轮(27)处于导轨(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贵州绿色未来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大学;贵州绿色未来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4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