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污涂料及其在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管道防污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9894.0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7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军;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基一核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93/04 | 分类号: | C09D193/04;C09D115/02;C09D5/16;C09D7/20;C09D7/6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523587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污 涂料 及其 核电站 冷却 海水 循环 管道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污涂料及其在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管道防污中的应用,该防污涂料由以下成分组成:液体松香树脂、氧化亚铜、分散助剂、铁红、氯化橡胶树脂液、钛白粉、消泡剂、纳米碳酸钙、防尘助剂和溶剂,所述溶剂含二甲苯。本发明通过特别设计的毒料承载配方,使其能够在长效服役期间缓慢均匀地溶解于海水中并将承载的毒料释放出来,防效期可长达5年,服役期间不需要对漆膜进行检查和修复,特别适用于海水循环管道或低航速的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污涂料及其在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管道防污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海洋生物对于海洋构筑物的主要危害是加速钢材腐蚀,其自身重力负担也使船航运速度下降进而造成染料的浪费、二氧化碳排放过剩等。防污涂料能够有效延缓海洋生物附着,有机锡(TBT)具有广谱杀菌效果,但有机锡自抛光防污涂料体系会对环境产生副作用已经禁止使用。
目前不含有机锡的自抛光防污涂料主要有三种:以丙烯酸铜聚合物、丙烯酸锌聚合物、丙烯酸硅烷酯聚合物为基料的防污涂料,防污期一般在2年左右。公开号CN10155030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长效自抛光防污漆,主要功效成分为丙烯酸铜树脂和复合有机防污剂,适用于船底部位作为防污漆使用,能在3~5年内有效防止海生物对船底的污损。
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管道常年浸泡在海水中且无法像船只那样移动,因此海洋生物污染更加容易和严重,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管道的长效防污涂料,因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污涂料,防污年限长,特别适用于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管道的长期效防污。
防污涂料使用过程中长期浸泡于海水,又需要达到5年期长效防污,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毒素长时间且均匀的释放,以及控制防污漆涂层的减薄速率是重中之重,在涂料配方设计时需要考虑各组分互相配合后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污涂料,由以下成分组成:液体松香树脂、氧化亚铜、分散助剂、铁红、氯化橡胶树脂液、钛白粉、消泡剂、纳米碳酸钙、防尘助剂和溶剂,所述溶剂含二甲苯。
松香树脂是重要的缓慢水溶性树脂原料,氧化亚铜是毒性因子,配方中的松香树脂的溶解速率是本防污涂料的防污年限的保证和关键,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除了溶剂本身与松香树脂的相互作用外,还有整个涂料体系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海水中化学成分的作用。上述配方中选用液体松香树脂与氯化橡胶树脂作为氧化亚铜的主要载体,同时辅以纳米碳酸钙以及含有二甲苯的溶剂,能够保证树脂的均匀水解带动氧化亚铜的缓慢释放,在服役期间不会过快或过慢地溶解于海水中,达到长效防污作用。纳米级碳酸钙主要是能适当降低涂料表面自由能,使涂层表面光滑的作用。
作为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上述防污涂料中,各成分用量按重量份数计为:
作为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上述防污涂料中,所述溶剂由二甲苯和改性松香基聚氧乙烯液组成。改性松香基聚氧乙烯液是有松香和聚氧乙烯反应制成的松香聚氧乙烯衍生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在本发明配方中,对于树脂的溶解速度能够起到更好的调节作用,有效延长防污年限至5年。
更优选地,上述防污涂料中,改性松香基聚氧乙烯液占防污涂料总质量的2~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任一所述的防污涂料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液体松香树脂、氯化橡胶树脂液、铁红、纳米碳酸钙、氧化亚铜、钛白粉和部分溶剂混合,分散均匀后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至细度40μm以下成为前练浆;前练浆置于干净的搅拌釜中,在搅拌情况下依次加入分散助剂、消泡剂、防尘助剂和剩余溶剂,混合均匀并搅拌至细度40μm以下;过滤包装。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任一所述的防污涂料在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管道防污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基一核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基一核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9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