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模块化治理装置处理黑臭河道污染水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9540.6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俊;梁科;王妙;石敏球;乔毅;王广义;苏蕾;张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赵赛;袁嘉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模块化 治理 装置 处理 河道 污染 水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模块化治理装置处理黑臭河道污染水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种模块化治理装置;2)将步骤1)的模块化治理装置放置在目标水域中;控制参数如下: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5‑35株/㎡,填料的比表面积为250‑380m2/kg;微生物菌剂的负载量为0.1‑0.9kg/㎡;模块化治理装置的水体覆盖度为目标水域面积的15‑35%;3)将治理装置在目标水域中放置10‑15天后,使得微生物菌剂在填料中成功附着定殖;然后放置90‑120天后,完成对该目标水域的治理。本发明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结合水生植物吸收水体营养物质,达到对水体污染物极大去除效率;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尺寸可根据现场条件组装变化、维护管理简单、可循环使用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臭水体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模块化治理装置处理黑臭河道污染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水体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大量消耗,造成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水生态系统出现危机。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河流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大规模黑臭河道治理一般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包括如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以及机械除藻、引水稀释、人工造流等。经过物理法治理的河流因为河床加深,挖去严重污染淤泥,会对减轻河流臭味起到良好作用,截弯取直会增强河流的冲污能力。但是物理法方法需要建造大型的构筑物,费用较高,也受到当地水利水文条件的限制,适应性比较差,而且物理法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河水黑臭的问题。
化学方法一般投加化学试剂,如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但由于化学试剂的投加量大,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实际应用较少。
生物方法在河流黑臭治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水生植物恢复、生物修复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在国内外黑臭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生物修复就是利用特定的生物(包括土著或外源微生物菌剂以及植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消除或富集环境污染物,从而达到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恢复的生物过程。由于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生态节能的优点,是一种低投资、高效益、运行操作方便灵活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因此生物修复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黑臭河流主体修复技术。
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710248.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剂与水生植物协同净化污染水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微生物菌剂缓释管管内填充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剂;B.通过水生植物将微生物菌剂缓释管应用于污染水体或者底泥中;C.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微生物菌剂缓释管管中的微生物菌剂逐步释放出来,附着在沉水植物上,形成生物膜。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如下缺点:需要将缓释管捆绑在沉水植物上,存在结构复杂、安装麻烦、维护管理困难以及尺寸无法根据现场条件组装变化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模块化治理装置处理黑臭河道污染水体的方法,它利用了微生物菌剂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结合水生植物吸收水体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对水体污染物极大去除效率;同时模块化治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尺寸可根据现场条件组装变化、维护管理简单、可循环使用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模块化治理装置处理黑臭河道污染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9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铁冶炼的废水处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轻石人工生态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