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9271.3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8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兰;张亚;刘双清;刘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60 | 分类号: | A01N43/60;C07D241/46;A01P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吩嗪 甲酰胺 改造 化合物 15 抑制 草莓 病菌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创制领域,特别涉及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具有多年生长的习性。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是“水果皇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鞣酸、天冬氨酸、铜、草莓胺、果胶、纤维素、叶酸、铁、钙、鞣花酸与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莓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地势、病害等,其中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育期间的重要病害,每年由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30-60%,甚至绝产。
目前,生产上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方法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例如: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等。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草莓灰霉病菌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因此,探寻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农药刻不容缓。
现有开发新农药的途径主要有化学合成、已有化合物的结构改造、从植物或微生物体内筛选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等,其中已有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是开发新农药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约研发成本,而且短期效益显著。本课题组曾研究具有抑菌作用的吩嗪-1-甲酰胺,但其抑菌效果相对弱,因此,本课题组以吩嗪-1-甲酰胺为母体,通过结构改造并获得了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为明确该改造化合物的开发潜力,本发明评价了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增效作用,旨在为丰富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农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应用,该改造化合物15-1是以吩嗪-1-甲酰胺为母体经结构改造得到。本发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改造化合物15-1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改造化合物15-1对草莓灰霉病菌有抑制效果,而且该抑菌效果要强于其母体吩嗪-1-甲酰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制备防控草莓灰霉病农药中的应用。
上述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的结构式如下:
上述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是以吩嗪-1-甲酰胺为母体,将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吩嗪-1-羧酸;再以吩嗪-1-羧酸和亚硫酰氯进行回流反应获得中间产物吩嗪-1-甲酰氯;最后将吩嗪-1-甲酰氯溶于干燥二氯甲烷,置于冰水浴中冷却,0℃条件下先后加入三乙胺和3-甲氧基-1-丙胺,于室温下反应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为:本发明的改造化合物15-1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毒力,其EC50为4.25μg/mL,比对照药剂(其母体吩嗪-1-甲酰胺)的EC50低;本改造化合物15-1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其母体吩嗪-1-甲酰胺,丰富了防治草莓灰霉病菌的新农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试验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试验和实施例中涉及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所用的改造化合物的原材料为市售。
实施例1改造化合物15-1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9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