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直流落点筛选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168887.9 | 申请日: | 2017-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1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韩奕;杨德友;郭小江;蔡国伟;汪成根;史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落点 直流馈 筛选 电网 馈入 落点 直流输电线路 电网稳定性 方案集合 交互影响 节点关联 评估节点 受端系统 综合评估 耦合 短路 备选 强弱 关联 分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直流落点筛选方法,本发明首先定义了评估节点耦合程度的节点关联系数指标,并依据节点间关联程度的强弱将受端系统分割成若干交互影响弱的子系统,每一条直流选择一个子系统作为备选落点区域,所有可能的落点构成方案集合,然后利用多馈入短路比指标综合评估所有方案选出最优的直流落点方案,本发明能适应多条直流输电线路集中馈入的受端电网的直流落点筛选,有效的提高电网稳定性与经济性,较现有方法更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关联指标的多馈入直流落点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经济性、可靠性、技术性能等方面相较于交流输电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长远距离输电方面。基于我国负荷及能源的分布特点,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将建成数十条高压直流线路,其容量之大、落点之密集、运行调控之复杂均属世界罕见,因此合理的分配直流落点可以减缓直流线路以及交直流线路间的交互影响,降低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进一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流落点的选择是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涉及落点处潮流、稳定性、地质条件、建设成本等多个属性指标,一般是从备选落点区域中选择部分落点,然后综合分析比较得出最优落点方案。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关联指标的多馈入直流落点筛选方法,所述选择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依据系统拓扑参数得到受端系统节点导纳矩阵Y阵与节点阻抗矩阵 Z阵;
(2)计算受端系统关联矩阵G;
(3)依据关联矩阵G中节点关联指标和直流落点数x对受端系统进行分区;
(4)每一条直流落点到一个子系统;
(5)计算各个分区内不同节点对应的直流馈入短路比指标;
(6)对指标进行整体性(Msum)、均衡性(Mbal)、干扰性(Minf)三方面综合评估,得到最优的落点方案。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受端系统关联矩阵主要用于描述两个节点之间关联程度,其计算表达式为:
式①中yij为Y阵的对应元素,zij为Z阵的对应元素,⊙表示矩阵对用元素相乘。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综合评估指标函数为:
本发明由多直流受端系统网络参数出发,定义了表征节点耦合强度的指标关联系数,依据关联系数将系统分区后每条直流选择一个子系统作为备选落点区域,在多条直流落点的受端系统中直接筛选出了交互影响程度弱的落点组合作为备选落点方案,结合评判受端系统强弱的多馈入短路比指标筛选出最优的落点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在规划落点之初为备选区域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筛选方法,避免了在规划之初过度依赖运行人员经验寻找直流落点的不足;与传统方法比减少了评估工作量,提高了筛选直流落点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受端系统分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IEEE10机39节点系统;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各方案多馈入短路比指标柱状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综合评价指标计算结果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8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