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见光的单向传输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7140.1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邬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邬东强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G06F2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见光 单向 传输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见光的单向传输组件。
背景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要用到U盘、USB移动硬盘等USB接口的设备来进行数据交换。但对于涉密单位,明确规定禁止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的文件的单向导入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单向传输设备,如基于光盘的单向传输设备,基于软件权限设置的单向传输设备,基于光闸的单向传输设备等。但是这些解决方案或多或少存在着明显的弊端:(1)对于基于光盘的单向传输系统,出于保密原则,无论刻录文件的大小,一张光盘只能刻录一次,造成资源的浪费;(2)对于基于软件权限设置的单向传输设备,没有实现物理隔离,在“摆渡”病毒等的作用下存在失泄密的风险;(3)对于基于光闸的单向传输系统,包含有待传输文件的电脑和USB设备不能直接进行通信,必须先经过一台摆渡机,因此同样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在实现数据单向传输的同时,保证数据安全的传输设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见光的单向传输组件,简单且可靠地实现了USB存储设备与计算机设备之间的数据单向传输;并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在实现数据单向传输的同时保证了单向传输中数据的安全性,为涉密部门或企业等提供了一种便捷且安全的数据传输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见光的单向传输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均设置在计算机设备中的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
所述第一板卡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发送端口、可见光传输器件组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用于与计算机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端口用于与USB存储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板卡的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发送端口、发送处理器、可见光传输器件组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二发送端口用于与USB存储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用于与计算机设备连接;
在进行数据单向传输时,所述第一板卡将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数据单向传输至USB存储设备中,所述第二板卡将所述USB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单向传输至计算机设备中。
进一步的,所述可见光传输器件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光电二极管单元和接收处理器;
在进行数据单向传输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为所述可见光传输器件组的数据输入侧,所述接收处理器为所述可见光传输器件组的数据输出侧。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之间依次设置有放大镜和滤光镜,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出的光线依次经所述放大镜和滤光镜照射至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和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光二极管靠近所述放大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均与所述功率放大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光电二极管和信号放大及滤波器;
所述光电二极管靠近所述滤光镜设置;
所述信号放大及滤波器与所述接收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二极管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光电二极管均与所述信号放大及滤波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卡与第二板卡均安装在同一计算机设备中;
所述第一板卡的第一发送端口和所述第二板卡的第二接收端口均与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主板连接;
所述第一板卡的第一接收端口和所述第二板卡的第二发送端口均通过所述计算机设备的背板上的通孔与外部的USB存储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在计算机设备内的两个单卡槽;
所述第一板卡与第二板卡分别可拆卸式设置在两个所述单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在计算机设备内的组合卡槽;
所述组合卡槽为双层板结构,且各层板上均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板卡与第二板卡分别可拆卸式设置在各层板上的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邬东强,未经邬东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7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