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钻背板的重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7112.X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1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袁欢欣;蔡锦松;郭一彬;何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超声印制板(二厂)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506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板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背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漏钻背板的重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品的高频化、高速化发展,对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印制电路板(PCB)中的金属化孔中若存在一段不用于信号传输的孔铜部分(即无用的残桩,Stub),则会增加PCB中的信号传输损耗,甚至破坏信号传输的完整性,故业内常采用传统PCB板回路背钻加工技术(如图1所示)尽可能的减少Stub长度,将PCB板背钻加工后形成背板。其主要原理即通过BH(Blind hole function)机械钻机上的机械钻针、印制电路板和台面触电形成回路检测深度,以PCB上板面为零点向下控制所需要的背钻深度。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的误操作、PCB板回路断路、机械钻机机台漏失等因素会造成背钻孔的漏钻,如不补钻就会导致产品不良。尤其是外层线路蚀刻后,在PCB板面上无法直接形成导电回路,故需一般都采用盖铝板的触电回路加工技术进行补钻(如图2所示),但由于印制电路板板面已完成线路制作而存在“凹凸”不平情况及铝板厚度不均匀、变形的影响,导致触电回路的检测精度不高,钻孔品质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控深精度和产品良率的漏钻背板的重加工方法,补救因员工误操作以及机械钻机漏失或故障所导致的漏背钻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钻背板的重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PCB板背钻后制得背板,检查发现背板漏钻,并针对相应漏钻的背钻孔编制背钻补钻程序资料并设置钻孔深度;
步骤二:通过测量钻刀长度及检测器长度,且两者同步校正,在校正钻刀与检测器长度后自动补偿两者的差值A;
步骤三:在补钻加工时,检测器先独立工作下降直至接触到机台台面,得出检测器接触机台台面的高度H;
步骤四:然后检测器复位,钻刀匀速下降到高度H0,H0的计算方式为:H0=H-A-B;其中:H0为设备加工时的高度,H为检测器接触机台台面的高度,A为步骤一检测时钻刀与检测器的差值,B为背板设置的钻孔深度;
步骤五:钻刀退刀复位,完成背板漏钻的补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背板设置的钻孔深度B计算方式为:B=a+b-K-Stub,其中:a为板件上表面到背钻参考层的厚度;b为背钻参考层与背钻目标层的厚度;K为钻刀钻尖补偿值,为钻刀顶角大小;Stub即为背钻残桩长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漏钻是经外层AOI测试、或E-Test测试或外层图形蚀刻后流程人工检查发现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检测器采用光尺传感检测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H值和A值的测量、以及H0的运算均通过机台程序进行后台控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相应补钻的钻刀选择:2.0mm与2.0mm以下孔径采用槽型钻嘴,2.0mm以上采用普通钻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印制电路板(PCB)背钻流程后,尤其是外层图形蚀刻后,一旦发现有背钻漏钻,因已无法快速形成背钻导电通路,采用目前的背钻钻机与背钻工艺均无法精确补钻返工而导致报废;本发明创新性开辟精确控深做法,可实现补钻重加工,使漏钻背钻孔的重加工表现出非常高的控深精度和产品良率。利用本发明可补救由于员工误操作、机器漏失或故障导致漏背钻而引起的产品报废,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可改善目前业界传统采用铝盖板的触电回路加工技术(图2所示),所会产生的加工精度不高等品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传统PCB板回路加工技术的背钻示意图;
图2为采用盖铝板的触电回路加工技术的补钻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漏钻背板重加工示意图;
图中:1-主轴;2-钻刀;3-板件上表面;4-背钻参考层;5-背钻目标层;6-板件通孔(PTH);7-背钻残桩(Stub);8-机台台面;9-导电盖板(铝片);10-Z轴马达控制伺服器;11-光尺传感检测器;12-压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超声印制板(二厂)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未经汕头超声印制板(二厂)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7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以及克服晶体老化的搜网方法
- 下一篇: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