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焦粉和/或熄焦粉配煤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6618.9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伟;张捷;张新志;孟祥;孙艳锐;殷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旭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48 | 分类号: | C01B32/348;B01J20/20;B01J20/28;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皓;李海明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粉 熄焦 含碳材料 活化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活化剂 配煤 碳化 制备 活性炭产品 炼焦副产物 后处理 粒度要求 粉碎机 混合料 重量比 除灰 复配 目筛 酸洗 | ||
本发明涉及炼焦副产物焦粉、熄焦粉的利用工艺,特别是一种使用焦粉和/或熄焦粉配煤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配料:将焦粉和/或熄焦粉、其他含碳材料及活化剂以进行复配;(b)粉碎:将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料置于粉碎机内粉碎至粉状,粒度要求为120目筛孔70%以上通过;(c)碳化和活化:将所得的物料在500℃~650℃碳化1h~3h,然后在750℃~950℃活化0.5h~4h;(d)后处理:将活化后物料进行酸洗和/或水洗除灰并干燥,得到活性炭产品,其中,焦粉和/或熄焦粉和其他含碳材料的总重量与活化剂的重量之比为1:1~6:1;焦粉和/或熄焦粉与其他含碳材料的重量比为1:1~6: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焦副产物焦粉、熄焦粉的利用工艺,特别是一种使用焦粉和/或熄焦粉配煤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方法。
背景技术
焦粉和熄焦粉是焦炭、冶金等生产企业一种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因为颗粒直径小,利用效果差,难以找到合理的用途。且长期、大量露天堆放焦粉和熄焦粉,会产生粉尘污染,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而简单地作为燃料焚烧则是对宝贵资源的浪费,易造成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攀升。
经测定,焦粉和熄焦粉本身固定碳含量可达到70~80%,且经过高温碳化,是一种理想的制造活性炭的原料。活性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合理孔径分布的活性炭产品,在气体分离与存储、催化剂载体、电极材料和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上,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主要原料是煤、沥青、木炭、果壳和石油焦等,且多采用化学活化的方法,即选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性化合物,且用量通常数倍于原料。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693189A、美国专利申请US4082694等中所公开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产品收率低、成本高;工艺过程碱耗大、易爆炸、污染重。因此,探索低成本的、适合活性炭生产的新原料、新工艺是当务之急。
目前,使用焦粉和熄焦粉制备活性炭虽然屡有报道,但所得产品的性能、使用范围、制造工艺的成本控制和三废处理仍不理想。例如,雒和明等人(燃料与化工,39(4),42~45,2008)报道了用KOH-K2CO3作为活化试剂制备焦粉活性炭,得到的活性炭表面积为303m2/g,而活化剂与焦粉的比例达到了6:1。高蔷等人(矿产综合利用,6,49~53,2011)使用KOH活化焦粉,当碱炭比为3,活化时间150min,活化温度850℃时,可制备BET比表面积1855m2/g的活性炭产品。中国专利申请CN103754870公开了一种焦炭基成型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活化剂是40~60wt%的磷酸,所得的产品的比表面积在400~1800m2/g。中国专利申请CN101190789公开了一种焦粉活性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质量比3:1的KOH-CaCO3混合物作为活化试剂,而活化剂与焦粉的比例则达到了质量比6:1,后处理则需使用10%的氢氟酸浸泡、洗涤除灰。
综上所述,使用焦粉、熄焦粉制备活性炭仍存在活化剂使用量过大,产品质量不高,以及后处理过程繁琐,易产生大量三废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焦粉、熄焦粉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焦粉和/或熄焦粉代替煤生产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低的活化剂用量,能够降低活性炭生产成本,减少三废排放,并有效提高焦粉、熄焦粉的附加值。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使用焦粉和/或熄焦粉配煤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配料:将焦粉和/或熄焦粉、其他含碳材料及活化剂进行复配;
(b)粉碎:将步骤(a)中所得的混合料粉碎至粉状,粒度要求为70%以上通过120目筛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旭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旭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6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