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高耐候ASA/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6480.2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2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侯俊;黄精金;杨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L33/12;C08L35/06;C08L23/08;C08K13/02;C08K3/04;B29C48/9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沈强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高耐候 asa pmma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热高耐候ASA/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改性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PMMA/ASA合金树脂的维卡软化点<100℃,无法满足产品耐热性需求,无法应用于具有较高耐热要求环境中的问题。该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ASA)30‑6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简称PMMA)30‑60%、耐热改性剂1‑10%,相容剂1‑5%、黑颜料1‑3%、光稳定剂0.1‑1.5%、紫外线吸收剂0.1‑1.5%、抗氧剂0.1‑1.5%、润滑剂0.1‑2%。实际应用表明,本发明的ASA/PMMA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及耐候性能,及高的表面光泽度,综合性能优良,维卡软化点在100℃℃以上,能够有效拓展该材料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尤其是材料改性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耐热高耐候ASA/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ASA/PMMA复合材料具有高耐候、高耐热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表面光泽度,能够有效拓展ASA/PMMA合金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金(简称:ASA/PMMA复合材料),结合了ASA材料的成型性、耐候性,以及PMMA的高表面硬度、高光泽度等优异特性,并通过耐热及耐候改性,有效提升了材料的综合性能。目前,ASA/PMMA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作具有耐热、耐候要求的汽车内外饰件。
近年来,汽车内外饰件高光应用逐渐增多;其中,汽车内、外饰件(尤其是外饰件)对产品耐热及耐候性要求较高,相关行业标准要求汽车外饰件维卡软化温度需达到100℃以上,氙灯老化1894h后色差△E≤3。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此类产品的应用要求还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专利CN105419205 A公开了一种高光泽免喷涂PMMA/ASA合金树脂的制备方法,但其未关注到产品耐热性需求(其维卡软化点<100℃),无法应用在具有较高耐热要求的环境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PMMA/ASA合金树脂的维卡软化点<100℃,无法满足产品耐热性需求,无法应用于具有较高耐热要求环境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高耐热高耐候ASA/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际应用表明,本发明的ASA/PMMA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及耐候性能,及高的表面光泽度,综合性能优良,维卡软化点在100℃℃以上,能够有效拓展该材料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耐热高耐候ASA/PMMA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为连续本体法合成的树脂和乳液聚合法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橡胶相含量为10-60wt%。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20g/min。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在230℃、3.8kg下的熔融指数为5-20g/min。
所述耐热改性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α-甲基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相容剂为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黑颜料为炭黑、有机黑颜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光稳定剂为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聚[[6-[(1,1,3,3-四甲基丁基)胺]-1,3,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亚胺]-1,6-二己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