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芯片及其微流道结构和液态微滴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6150.3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01;G01N1/38;B01L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陈凌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微流道 结构 液态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样微流道、第一稀释微流道、第二稀释微流道、直排序微流道、对称排序微流道及检测微流道;其中,所述第一稀释微流道及所述第二稀释微流道在所述进样微流道的两侧均与所述进样微流道在出口处交叉连通;所述直排序微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进样微流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对称排序微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直排序微流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对称排序微流道具有多个相同的弯管单元,多个相同的弯管单元依次连通且相邻的弯管单元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检测微流道的入口与所述对称排序微流道的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微流道的入口端的尺寸大于其出口端的尺寸,且所述进样微流道在靠近其出口端逐渐收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稀释微流道及所述第二稀释微流道与所述进样微流道之间所成的夹角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稀释微流道及所述第二稀释微流道与所述进样微流道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度数为45°~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单元为半圆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单元的曲率半径为50μm~30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微流道、所述第一稀释微流道、所述第二稀释微流道、所述直排序微流道、所述对称排序微流道及所述检测微流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或均为圆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微流道、所述第一稀释微流道、所述第二稀释微流道、所述直排序微流道、所述对称排序微流道及所述检测微流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高度和宽度均为20μm~150μm。
9.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和覆盖在所述基片上的盖片,其中,所述基片设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流道结构,所述盖片设有与所述进样微流道连通的进样口、与所述第一稀释微流道连通的第一稀释液入口、与所述第二稀释微流道连通的第二稀释液入口以及与所述检测微流道连通的出液口。
10.一种液态微滴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进样口加入含有液态微滴的样品溶液,液态微滴进入所述进样微流道,同时从所述第一稀释液入口和所述第二稀释液入口分别通入稀释液,液态微滴经所述稀释液稀释后进入所述直排序微流道中经过初步稀释整流后进入所述对称排序微流道,经过所述对称排序微流道后的液态微滴形成直线排列且间距一致的待检测液态微滴进入检测微流道;
在所述检测微流道的检测位置对所述待检测液态微滴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1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和指纹成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体育训练用助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