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20甲醇汽油变性醇添加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6079.9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林;郭四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桑田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10 | 分类号: | C10L1/10;C10L1/182;C10L1/185;C10L1/188;C10L1/222;C10L1/228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20 甲醇 汽油 变性 添加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M20甲醇汽油变性醇添加剂,是由15~20% 1‑氰基‑2‑丙烯基乙酸酯、10~20% 3‑环己烯‑1‑甲醇、10~20% 5‑甲基‑2‑庚烯‑4‑酮、12~20% N‑乙酰基‑2‑甲基‑1,3‑丙二胺、10~20%甲基异丁基甲酮、8~15% 3‑氨基‑N‑甲基苄胺、5~10% 2‑苄基‑3‑苯基丙酸和10~15%乙二醇乙醚混配制成,用于加入甲醇中调配变性醇,其使用量占变性醇总质量的0.2~0.5%。使用添加有本发明添加剂的变性醇调制M20甲醇汽油,甲醇汽油的抗相分离性能明显提高,能适应低温高湿环境下的长期存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醇替代车用燃料技术领域,涉及甲醇汽油变性醇用添加剂,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于M20甲醇汽油的变性醇添加剂。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甲醇作为内燃机代用燃料,是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能源的有效途径。
甲醇作为良好的替代燃料,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价格适宜,满足大规模推广的需要;2、燃料热值、尤其是混合气热值能满足内燃机动力性能要求;3、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4、能满足车辆启动性能、行驶性能及加速性能等方面的要求;5、能量密度较高,存储运输方便;6、可以直接利用成品油储运分配系统。试点推广证明,低比例甲醇汽油(甲醇含量10~30%)能够完全适应车辆的使用,是理想的车用汽油替代品。而且其有害物质排放比纯汽油低35%,是一种高清洁性的车用燃料。
2009年7月和11月分别出台的《车用甲醇汽油(M85)》和《车用燃料甲醇》标准,使甲醇燃料的推广有了国家标准。2012年,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山西、陕西、上海、贵州等地进行车用甲醇燃料试点。
甲醇汽油的生产流程是先将甲醇与添加剂按比例在容器内混合,充分反应形成变性醇,再按甲醇汽油型号比例将变性醇加入汽油中,使其成为均匀的甲醇汽油混合物。其中的添加剂主要是起着助溶的作用。
甲醇汽油生产企业调配的变性醇除了企业自用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售给小型油库油站现场调制甲醇汽油。因此,是否能够适应各种储运环境和调配工艺,就成为变性醇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变性醇质量的衡量指标是最终甲醇汽油产品的抗相分离性。参照各省市甲醇汽油地方标准,抗相分离性包括低温抗相分离性能和遇水抗相分离性能。
目前甲醇汽油的低温抗相分离性能试验条件是在-20℃环境中放置4h,遇水抗相分离性能试验条件是加水0.15%后放置4h。上述试验条件比较温和,与甲醇汽油的实际可能存放条件具有一定差别。因此,甲醇汽油在低温或环境湿度较大时容易出现相分离现象,直接影响甲醇汽油的生产、贮存和使用。甲醇汽油的低温抗相分离性能和遇水抗相分离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已经围绕提高甲醇汽油抗相分离性能进行了诸多研究工作。CN 101619247A公开了一种甲醇汽油溶水剂,含有54.7~62.5%部分皂化铵皂和37.5~45.3%脂肪醇。其部分皂化铵皂没有市售产品,需要由动植物油、废油脂或有机酸与有机胺或无机铵进行部分皂化反应,生成不完全皂化产物脂肪酸铵。CN 101285011A公开了一种含水甲醇汽油及其制备方法,其使用的工业甲醇含水量2~5%,加入量14.5~48%,在加入前需要进行改性。CN101906330A公开了一种甲醇汽油,在其添加剂配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二甲苯。二甲苯的加入会明显增加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目前提高甲醇汽油抗相分离性能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1、只从抗相分离性理论角度提出方案,没有综合考虑添加剂加入车用燃料中能否适应发动机、车辆要求和尾气排放的环境影响,添加剂部分原料不利于车用燃料减排降污的发展趋势;2、添加剂的制备工艺复杂,经济性差;3、添加剂的部分原料使用残渣残液未经处理,有毒害及尾气排放超标的风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桑田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甘肃桑田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