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公专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5889.2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2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林竹轩;徐炜亮;安久江;彭陈发;范永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8 | 分类号: | H04W28/18;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网小区 高铁 公网小区 重叠频带 专网 服务器 发送 协同 指令 高铁列车 公网用户 频段资源 物理资源 业务信道 用户感知 重叠频率 优化 判定 调度 关联 占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公专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器判定高铁列车驶入专网小区时,所述服务器向所述专网小区发送第一指令,以指示所述专网小区提升业务信道的功率;所述服务器向与所述专网小区关联的公网小区发送第二指令,以指示所述公网小区限制重叠频带的物理资源模块PRB资源的调度;其中,所述重叠频带为所述专网小区与所述公网小区的重叠频率范围。本发明在高铁用户占用专网小区时,能够避免公网用户使用重叠频带的频段资源,从而能够降低高铁公专网间的相互干扰,提升高铁用户感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铁公专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铁专网因容量需求,浙江所有地市已采用多载波组网(两载波或三载波),在全省CA商用发布以及深度覆盖需求提升的背景下,目前F频段专网使用38500频点,大网使用38350/38400频点,高铁和大网均按照下行20MHz带宽部署的情况下,存在10M的重叠(1895MHz-1905MHz),导致SINR值降低,容易未接通/掉话等异常事件或者导致MOS低,影响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
目前高速铁路已成为铁路客运的重要部分,但由于频点资源有限,中国移动LTE F频段共35MHz总带宽,公网及专网均采用20M频点同频组网情况下干扰较大,高铁用户体验难以保障,这对这种问题的优化手段匮乏已极大的限制了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现有解决公专网干扰的手段主要是进行天馈调整和带宽调整:通过调整公专网站点天馈的覆盖方向,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通过调整公网带宽为10M达到异频组网的目的,减少公专网干扰。然而,对于公专网共站或者公网距离高铁很近(500米以内)的场景,调整天馈的效果一般,调整10M带宽又影响大网站点的性能,有成为低速率小区的风险,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公专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无需进行天馈调整和带宽调整,就能够解决公专网互相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公专网协同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判定高铁列车驶入专网小区时,所述服务器向所述专网小区发送第一指令,以指示所述专网小区提升业务信道的功率;
所述服务器向与所述专网小区关联的公网小区发送第二指令,以指示所述公网小区限制重叠频带的物理资源模块PRB资源的调度;
其中,所述重叠频带为所述专网小区与所述公网小区的重叠频率范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定所述高铁列车驶离所述专网小区时,所述服务器向所述专网小区发送第三指令,以指示所述专网小区禁止新用户接入,及迁出已有用户,并降低所述专网小区射频拉远单元RRU的发射功率至零;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公网小区发送第四指令,以指示所述公网小区恢复所述重叠频带的PRB资源的调度。
可选地,所述迁出已有用户,包括:
在所述高铁列车驶离所述专网小区后,若周边公网邻区的信号频率大于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专网小区内的低速用户切换到所述周边公网邻区;
若所述周边公网邻区的信号频率小于等于预设阈值,且所述专网小区内的低速用户数小于预设的用户门限值,则将所述专网小区内的低速用户盲重定向到周边低速频点;
若所述专网小区内的低速用户为进行语音业务的用户,则对所述用户不执行迁出直至所述语音业务结束。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判定高铁列车驶入专网小区时,所述服务器向所述专网小区发送第一指令,以指示所述专网小区提升业务信道的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5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