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轿厢气囊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5113.0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尚诚德;聂刚;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菁华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钱卫佳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气囊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气囊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部的无盖水箱,所述水箱内装有水,在水面上设置有一浮体,所述浮体下方设置有气囊,供压缩,所述浮体在水箱中类似活塞,受压下可挤压水面下行,在所述水箱壁上钻无数个贯通箱壁的小孔,在水箱外壁上包覆有铝箔,平时这些小孔用铝箔贴封,呈密封状态,水不会溢出,当轿厢意外坠落时,在轿厢的巨大冲击下,浮体受力向下运行,水受压冲破铝箔,水从小孔中逐渐溢射出水箱,轿厢得到减速,获得减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气囊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器被设置在位于井道底部处的底坑中,以便在万一出现导致轿厢行进越过位于底层或顶层处的正常停机位置的电梯故障时实现使轿厢或平衡重物安全停机的目的。例如,就减震器的形式而言,在日本Kokai专利申请No.JP2000-136075中描述了一种弹簧类型的减震器且在日本Kokai专利申请No.JP7-237846中描述了一种充油式减震器。当轿厢行进越过位于底层或顶层处的正常停机位置时,被设置成位于底坑地面上且面对轿厢或平衡重物的这些常规减震器中的每种减震器都会与所述轿厢或平衡重物接触。减震器的向下冲程减弱了被施加到轿厢或平衡重物上的震动。
对于轿厢和平衡重物而言,至少为乘客所乘坐的轿厢设置了紧急停机设备以便在下降速度出于任何原因而明显增加时控制轿厢的下降。此外,当底坑的底部部分被用作使人们站立其中的空间时,还可为平衡重物设置紧急停机设备。紧急停机设备将轿厢或平衡重物紧固到对轿厢或平衡重物的行进进行导引的导轨上并且用力停止轿厢或平衡重物。即,上述导轨起到了在紧急停机设备被启动时对轿厢或平衡重物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的作用,所述导轨被安装成从底坑地面垂直地向上延伸。
对于上面提到的常规减震器而言,当轿厢或平衡重物撞击在减震器上时,极大的震动载荷局部地作用在直接位于设置在底坑地面中的减震器下面的部分上并且使所述部分产生极大应力。即使当为轿厢或平衡重物设置的紧急停机设备被启动时,由导轨传送的震动载荷仍会局部地作用在直接位于导轨下面的底坑地面的部分上并且使所述部分产生极大应力(原因在于轿厢或平衡重物被紧固到导轨上并且突然停止)。因此,当轿厢或平衡重物撞击在减震器上并且当紧急停机设备被启动时,底坑地面必须承受震动应力。结果导致增加了用来确保减震器强度的成本。
在轿厢或平衡重物撞击在减震器的顶端上的情况下,轿厢被减速并且被停止,同时减震器进行向下的冲程运动。然而,对于常规的减震器而言,除了冲程长度以外,对于弹簧型减震器而言,必须通过压缩后的弹簧长度来增加减震器的总高度,或者对于充油式减震器而言,必须通过油缸的总高度来增加减震器的总高度。结果是,必须使底坑深度相应地更深。
就前述论述而言,本发明旨在解决困扰常规电梯减震器的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效果好,成本低,可循环使用的电梯轿厢气囊减震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梯轿厢气囊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部的无盖水箱,所述水箱内装有水,在水面上设置有一浮体,所述浮体下方设置有气囊,供压缩,所述浮体在水箱中类似活塞,受压下可挤压水面下行,在所述水箱壁上钻无数个贯通箱壁的小孔,在水箱外壁上包覆有铝箔,平时这些小孔用铝箔贴封,呈密封状态,水不会溢出,当轿厢意外坠落时,在轿厢的巨大冲击下,浮体受力向下运行,对轿厢形成缓冲力,冲击力过大时,水受压冲破铝箔,水从小孔中瞬间溢射出水箱,轿厢得到减速,获得减震效果。
所述气囊是在柔性橡胶胶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密封,利用空气地可压缩性和水的流动性来实现弹性作用,起到辅助减震作用。
所述气囊半浮在水体中,通过连接绳与水箱底部连接,该气囊连接有气压监测设备,可自动测试内部气压状况,在气压不够时可随时加压,确保气囊有足够的支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菁华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菁华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5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缓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曳引复合带用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