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加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4577.X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8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峯山祐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有一种使用了卤素灯等的红外线加热器。这种红外线加热器通常具有将从发光管发射出的红外线朝向预定的照射方向反射的反射膜。反射膜形成于发光管的外周面并且形成于周向上的预定的覆盖范围。作为反射膜,通常使用以氧化铝或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薄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0550号公报
但是,上述以氧化铝或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薄膜无法得到接近100%的反射率,从发光管发射出的红外线的一部分会透过反射膜。因此,会导致红外线加热器的照射方向上的红外线的照射效率下降,因此期待提高反射膜的反射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红外线的照射效率的红外线加热器。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具备:多个发光管,其呈圆筒状且发射出红外线;连结部件,连结沿所述发光管的径向排列的所述多个发光管的端部;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光管的周面并且反射所述红外线。所述反射膜由以金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红外线的照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所具有的插座部件的附近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所具有的反射膜的膜厚与照射强度比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所具有的反射膜的覆盖范围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反射膜的开口部所呈中心角为180°时的照射强度比的分布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反射膜的开口部所呈中心角为160°时的照射强度比的分布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反射膜的开口部所呈中心角为140°时的照射强度比的分布的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中:1-红外线加热器、5-发光管、6-插座部件(连结部件)、7-反射膜、11-灯丝、A-发光区域、C1-中心线、C2-中心线、D-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具备:发射红外线的多个发光管;连结部件;反射膜。发光管呈圆筒状。多个发光管沿发光管的径向排列。连结部件连结沿发光管的径向排列的多个发光管的端部。反射膜设置于发光管的周面并且反射红外线。反射膜由以金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制成。
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中,反射膜设置成遍及发光管整周的1/4以上且3/4以下的覆盖范围。
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中,反射膜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300nm以下。
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中,多个发光管中的位于排列方向上的两侧的各发光管的反射膜配置成,在与发光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相对于与排列方向正交的发光管的中心线向与相邻的发光管相反的一侧偏置。
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中,多个发光管至少包括三个发光管。在多个发光管中的位于排列方向上的中央的发光管中,反射膜配置成,在与发光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断面上,相对于与排列方向正交的发光管的中心线对称。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所具有的插座部件的附近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红外线加热器1具备:发射红外线的多个发光管5;作为连结部件的插座部件6;反射膜7。红外线加热器1为所谓的卤素加热器。以下,对具有两个发光管5的红外线加热器1进行说明,但是发光管5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红外线加热器1中,将多个发光管5的排列方向设为X方向,将发光管5的长度方向设为Y方向,将发光管5与照射有红外线的被照射体(未图示)对置的方向设为Z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45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