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玻璃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64420.7 | 申请日: | 2017-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7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朱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7/00 | 分类号: | B32B17/00;B32B17/10;B32B7/06;B32B27/06;B32B27/36;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 |
| 地址: | 1164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玻璃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玻璃膜,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依次包括:离型膜,第一胶层,第一基材层,第二胶层,多功能层及第二基材层;其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通过所述离型膜贴合于玻璃表面;所述多功能层包括防眩调节膜层、核心层及保护层;防眩调节膜层及保护层分布于所述核心层的两侧,并且所述防眩调节膜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胶层;所述核心层由至少一组三层金属层构成;所述防眩调节膜层由至少一种第一介质层D1构成,所述保护层由至少一种第二介质层D′1构成。另外,本发明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增强了膜层系统的耐环境特性,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颜色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膜的单向透视技术及隔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玻璃膜。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建筑物或汽车的玻璃,对节能隔热防晒均有着必然的需求。同时为了保护大型建筑幕墙、家居门窗玻璃、汽车车窗内部的人和特定有价物品的隐私,需要达到单向透视即单一方向(从里到外)的透光效果。
为了同时达到单向透视和隔热的效果,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在玻璃上镀膜,通过一层或多层膜层结构改变玻璃本身的光谱属性,但是由于这种膜层较软,后期通常需要制作成中空玻璃使用,成本较高。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在玻璃表面贴具有该功能的窗膜,该方法成本较低,还具有抗紫外、防飞溅等功能,但是现有的方法一般仅能够实现单向透视功能,单向透视效果较差,并且不具有隔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玻璃膜,以保护室内或车内的隐私,提高隔热性能,并且大幅减少室内眩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玻璃膜,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依次包括:离型膜,第一胶层,第一基材层,第二胶层,多功能层及第二基材层;其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通过所述离型膜贴合于玻璃表面;
所述多功能层包括防眩调节膜层、核心层及保护层;防眩调节膜层及保护层分布于所述核心层的两侧,并且所述防眩调节膜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胶层;所述核心层由至少一组三层金属层构成;所述防眩调节膜层由至少一种第一介质层D1构成,所述保护层由至少一种第二介质层D′1构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还包括:耐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外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三层金属层包括:第一吸收层M1、第二吸收层M′1及隔热层M2,三层金属层的分布顺序为M1M2M′1,所述防眩调节膜层分布在所述第一吸收层M1的一侧,所述保护层分布在所述第二吸收层M′1的一侧;
所述第一吸收层M1为SS、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所述第二吸收层M′1为SS、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所述隔热层M2为Ag、Pd、In、Cu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M2的厚度范围为8~30nm;所述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值范围为0.8~6nm;第一吸收层M1的厚度与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比值为n,且n满足:1.5≤n≤15。
一实施例中,n满足:2≤n≤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44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