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4155.2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0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强;徐永强;赵丰刚;吴祖钰;朱涛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延装置,包括:辊压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基材,与第一压辊贴合并向前行进;料带放卷机构;料带,设置在料带放卷机构上且由料带放卷机构送入辊压机构,并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挤压下附着在基材上。料带放卷机构包括料带放卷轴、料带张力检测组件及料带速度检测组件,且卷绕在料带放卷轴上的料带经过料带张力检测组件和料带速度检测组件后进入辊压机构。料带放卷轴的转速由料带张力检测组件检测的张力反馈控制,以保持料带的张力恒定;第二压辊的转速由料带速度检测组件检测的速度反馈控制,以保持料带的带速恒定。由于料带受到的张力和带速恒定,因此,单位时间内料带进入辊压机构的重量恒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延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延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领域。然而在锂电池的首次充放电过程中都会由于固体电解质膜(SEI膜)的形成而消耗部分锂,造成正极材料锂的损失,且此不可逆的首次容量的损失直接导致电池容量的损失。目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补锂工艺是提高容量的关键技术,其核心在于压延与覆合。压延即是将0.25mm~2mm的锂带通过辊压形成0.002mm~0.006mm的锂膜,并使其附着于基材上的一种工艺方法。
补锂过程中,补锂重量的一致性是一项重要参数,若补锂过量则很容易导致电芯出现析锂、循环性能差的问题。由于现有技术很难制备厚度很薄的锂带,且锂带来料在宽度、长度方向上本身存在的厚度波动,是改善补锂重量一致性的一大瓶颈。当锂带来料的厚度波动较大(≥±20μm)时,来料厚度的误差容易导致锂带堆积在辊压入料处使得压延过程难以连续稳定进行,造成压延到基材上的锂带的重量一致性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压延装置,能够保证料带压延到基材的重量一致性,提高压延的均匀性,但不限于将锂带压延到基材上。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延装置,其能保证料带压延到基材的重量一致性,提高压延的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延装置,其包括:辊压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基材,与第一压辊贴合并向前行进;料带放卷机构;料带,设置在料带放卷机构上且由料带放卷机构送入辊压机构,并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挤压下附着在基材上。料带放卷机构包括料带放卷轴、料带张力检测组件以及料带速度检测组件,且卷绕在料带放卷轴上的料带经过料带张力检测组件和料带速度检测组件后进入辊压机构;其中,料带放卷轴的转速由料带张力检测组件检测的张力反馈控制,以保持料带的张力恒定;第二压辊的转速由料带速度检测组件检测的速度反馈控制,以保持料带的带速恒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压延装置中,料带进入辊压机构后,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挤压作用下与贴合在第一压辊上的基材连成一体,而由于料带受到的张力恒定,从而使得料带在张力的作用下厚度均匀,同时,由于料带的带速恒定,因此,单位时间内料带进入辊压机构的重量恒定,进而使压延到基材单位面积上的料带的重量恒定,保证料带压延到基材的重量一致性,提高压延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压延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压延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辊压机构 51基材放卷轴
11第一压辊 52基材张力检测组件
12第二压辊 6收料机构
2基材 7收料速度检测机构
3料带放卷机构 8厚度检测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41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水电池镁合金阳极疏水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