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和指纹成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3723.7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警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万尾甜;韩介梅 |
地址: | 3118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 遗留 多种 毒品 识别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和指纹成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彩色荧光微球表面修饰特定的毒品抗体,使微球本身具有的荧光颜色特征与所修饰的毒品抗体种类相关联;混合多种所述毒品抗体修饰的彩色荧光微球,得到检测液;再用所述检测液与指印物质进行反应,指印中的毒品选择性地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除去未反应的荧光微球和抗体,利用结合到指印上的微球荧光信号实现潜指纹成像,同时,通过彩色荧光微球的颜色确定指印中的毒品抗原种类,实现一枚指印一次识别多种毒品。该方法利用微球的荧光信号直接成像,不需要使用第二抗体等进行荧光标记或增强,操作过程简单,检测过程只需一步反应即可同时实现指纹成像和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和指纹成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药物滥用问题在我国越来越严重。目前对疑似吸毒人员进行毒品检测一般采取尿检或血检,实践中往往遇到被检查人不配合取样或者更换检测样品等问题。因此,利用方便快速且可靠的测试方法筛查吸毒和携毒人员对于打击毒品犯罪十分关键。
指纹作为重要的生物识别手段,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性和方便性。吸毒者在吸食时或相关人员接触毒品后,毒品会沾到指纹上;另一方面,通过汗液代谢,少量毒品会通过吸毒者手指上的汗液分泌孔残留在指纹上。利用指纹遗留物质进行毒品识别可以使毒品信息与个人身份(指纹)相结合,具有取样简便、快速可靠、识别准确等优势。
纳米颗粒增强免疫法在纳米颗粒表面修饰毒品抗体,利用抗原抗体特异反应标记指纹中的毒品,通过荧光信号实现指纹成像,在吸毒和携毒人员的快速筛查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纳米载体增强免疫法在指纹遗留物质毒品识别时存在一枚指印一次只能检测一种毒品的局限性。而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情况下对于待测指纹中的毒品种类是未知的,且在犯罪现场获取的指纹数量往往有限,所以需要对一枚指纹同时进行多种毒品识别。另外,现有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使用第二抗体等进行荧光标记或增强,操作过程复杂,实验周期较长,而且实验过程中需多次冲洗指印,容易造成指印物质损失。因此,若能采用简便快速的方法对一枚指印同时筛查多种毒品,同时进行指纹成像,将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和指纹成像的方法,通过所述方法,检测过程只需一步反应即可同时实现指纹成像和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且利用一枚指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毒品。
本发明的一种指纹遗留多种毒品识别和指纹成像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彩色荧光微球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再将其加入体积比4:1~5:3的EDC(65~80mM)/NHS(15~30mM)混合液中活化1~5小时。离心后去除上清液,离心沉淀用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得到活化微球溶液。在活化微球溶液中加入0.1~2mg/ml毒品抗体,孵育1~4小时,离心后去除上清液,离心沉淀即为毒品抗体修饰的彩色荧光微球。
2)将2~5种所述毒品抗体修饰的彩色荧光微球混合溶解在含有0.2~5g/L牛血清蛋白、0.5~5g/L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0.1~2g/L助悬剂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检测液;
3)将检测液滴加到指印遗留部位,在37℃湿润环境下反应5~30分钟。除去检测液后,用磷酸盐缓冲液缓慢冲洗指印。用荧光微球激发波长的光照射指印部位,记录荧光微球发射波长下的图像,即可获得荧光指纹图像,并通过荧光颜色确定指印中的毒品种类。
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彩色荧光微球可以是红色荧光微球、黄色荧光微球、绿色荧光微球、蓝色荧光微球、或紫色荧光微球。
所述的毒品可以是吗啡、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或四氢大麻酚,毒品抗体即指上述各种毒品相应的抗体。
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是Tween20、Tween40、Span40、Span80、TritonX-100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警察学院,未经浙江警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37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